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问答(一一四

问:什么是因缘?常常听人说随缘,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答:随缘,是不是有缘就随呢?如果那样,就是随便了。因缘,有善缘和恶缘之分。善知识要引导你修学佛法是缘,恶知识要引诱你去参与坏事也是缘。所以,我们要懂得分析、辨别,要随善缘而不随恶缘。

佛法讲因缘,世间任何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其中,有疏的因缘,也有亲的因缘。以哲学概念解释,就是主要条件和次要条件。主要条件为因,次要条件为缘。比如树的生长,种子是最重要的因,土地、阳光、水分是次要的缘。

我们来这里学习佛法,这念发心就是因,法师为你们讲佛法,寺院为你们创造闻法机会,就是缘。各种善缘的和合,能使我们的善根不断增长,在学佛路上不断进步。与此同时,你们也是我的缘。因为有你们来听法,我才会坐在这里讲法。所以说,每个人都是互为因缘,彼此作用的。(济群法师)

 

 

问:有怀疑时该怎么办?前些日子我怀疑自己的修行,或者怀疑是否有进步,不然就是怀疑指导我的老师,使自己陷入烦恼当中。

答:怀疑是自然的现象,每个人修行都从怀疑开始,你可从中学到很多。重要的是,不要与它认同而陷入其中。怀疑会使你的心在原地打转,相反地,要观察整个怀疑的过程,看是谁在怀疑,看它怎么来又怎么去的。这样你就不会被疑心牵着鼻子走,你可以跳出它,内心趋于平静,并且看清一切现象的来去。只要把你所执着的放下,放下怀疑,单纯地观察。这是对治怀疑的方法。(阿姜查尊者)


有关菩提道次第所出问题解答

九十六问:“持戒”应如何修学?①

答:护戒支分,如护眼珠,应知生罪四因:

一,不知为犯堕之门:谓无知之对治,应听闻诸学处,而求了知,最低限度,如自己是沙弥,则应于沙弥五十条戒及其释著,阅读求知;比丘则应于彼戒学二百五十三条,阅读领会;若得圆满四灌顶者,则应于二十律仪等菩萨等诸学处,及根本重罪等皆需了知而勤行。至于皈依戒、五戒、及事师五十颂诸学处,此为入佛门内道基础,尤为初入佛门,即须了知。若于取舍,不知犯戒,亦复感苦。不然,则畜生、边鄙野人及外道等造罪,皆由无知,皆不感苦矣。

二,不敬为犯堕之门:谓于说戒律仪大师佛世尊,及佛所说律仪诸学处,与及如理修学诸律仪学处之助伴(包括僧伽),等同梵行(摄在家众)之诸人,应生敬重。不然,于此不敬,所犯之罪较重。应知别解脱律仪,甚难值遇佛说,末世闻名尚难,现能从受守持,故应敬重。(摘自《灭除心暗曼殊意光论》郭和卿著述)


为什么要学佛?(25)

佛说:于苦集灭道圣谛当知、当修

第四句话叫“趋入道”。既然刚才所说的灭果如此殊胜、如此快乐,那么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你得到这样的快乐呢?在佛经里面讲,闻思三藏经典、修三学道法,便能证得佛陀果位,因此它就叫“趋入道”。但是你要趋入道的话,前提要知道什么是道,因此要学、想,所以说闻和思非常重要。

闻什么呢?律藏、论藏、经藏等一切佛教的经典。有些人认为:“哎呀,看经书会起烦恼心、分别心,还不如一心念佛号。”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你不学佛经,根本不知道其中的妙义,所以说也永远不得解脱。因此,你必须要看三藏经典,读三藏经典,而且还要在上师面前聆听这许多许多的三藏经典的内涵。因为这些才是你修道当中不可缺少的道理和实修的方法,非常重要。

然后如何趋入道呢?只有三个:一个是戒,一个是定,一个是慧。

(摘自《法雨清流》夏坝仁波切 著)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