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佛学问答
佛学问答
(一三九)
《心经》那么好,如何去运用?⑨
如何才能做到拾金不昧、坐怀不乱呢?除了我们当下能够用功夫,平常还要训练这个心,看到任何事情都不动心。所以就要求我们在平常的修养上做功夫。
比如说,每天最少背诵十遍《心经》,把心经里面的经文深深地印入脑海里面,留在八识田中,这就好像我们打防疫针、种疫苗一样,碰到任何传染病都不会感染。修养功夫就是这个。念佛、拜佛、打坐、数息等等都是为了这件事,都是为了要在具体的引诱面前能够把握得住。
当然这还是佛教修养浅层次的东西,深层次的东西不仅仅如此,还要有甚深的禅定,获得各种各样三昧,获得能够超越一切痛苦和烦恼的首楞严三昧——最坚固的大定。
获得了这种修养的成就,我们在纷繁的世事当中就就能所向无敌、清净自在,不被一切境界所迷惑,而且能够转化一切,那就是大彻大悟,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 (净慧长老)
有关菩提道次第所出问题解答
一三二问:依七因果言教,已能发起菩提心,何故再加自他相换法门?
答:再加自他相换法者:一,能迅速生起菩提心;二,能发起猛利菩提心。
一三三问:七因果言教与自他换两种教授,合并而修,此为宗喀巴大师教授,如何合并法?有何差别?
答:寂天传之“自他相换法门”有五:一,自他平等;二,爱执自我之过患;三,爱执他者之胜利,四,明自他相换义;五,自他相换修法。合修之法,即如前“七因果言教”:一,平等心;二,知母;三,念恩;四,报恩;此后接“自他相换”法,即五,自他平等心;六,爱执自我之过患;七,爱执他者之胜利;八,明自他相换义;九,自他相换修法;此后仍接如前“七因果言教”后二科,为十,增上意乐;十一,菩提心。共为十一科。应知差别者:一,在形式上,略去“七因果”中慈心、悲心两科。内容已如上说,“自他相换”已摄慈、悲在内。前三知母、念恩、报恩,乃修慈心、悲心之加行方便。二,于初科修平等舍心之基础上,再加此间第五科“自他平等心”,虽同为加行,然略不同者,初修平等舍心,为除于怨、亲、中庸三类分别心,总于有情视为母,故尔先修平等舍。此间自他相换法门,先修“自他平等心”,为遮于他漠视抛弃之心,故先修自他平等心。三,如是先修自他平等心,而修自他相换,尤以依七因果言教已能发心,再加修自他相换秘诀,能迅速生起菩提心,能发起猛利菩提心。
(摘自《灭除心暗曼殊意光论》郭和卿著述)
问:何为“心即是佛”?
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学佛?
答:“心即是佛”是代表生命某个层面所具有的内涵,并非一切。虽然“心即是佛”,但我们目前的生命现状是不是佛?佛陀已彻底断除一切无明烦恼,我们断除了吗?佛陀已通达宇宙人生一切真理,我们通达了吗?现实中,我们仍是不折不扣的凡夫,充满贪嗔痴,充满无明烦恼。所以,还应以佛法为指导,不断消除烦恼,使心的本来面目逐渐显现。那个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心,那个充满慈悲和智慧的心,才与诸佛菩萨无二无别。
(济群法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