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佛学问答

佛学问答 (一四

有关菩提道次第所出问题解答

一四五问:以发心轨则受法,以何身为增受与不增受?

答:天龙等人非人等,从身及意乐,皆堪发愿,但如此北俱泸洲及黄门之身,不堪发愿。造五无间罪、邪见、谤无因果者之意乐(心),不堪发愿。真实堪受之依者,谓如三士道次第,而曾修心者,而于菩提心,意稍有动者。受轨则时,依上师三宝加持,顿生菩提心而成佛子者有之。即未得加持,未真发心,然于其已于菩提心,意稍有动之心,令其更加增上。若意未稍动,即为授轨则,但略种习气,实无大益。

(摘自《灭除心暗曼殊意光论》郭和卿著述)

 

如何看待梦境②

我们修行,不是要在眼前的点滴的奇特现象上去用心,要从根本上用心。奇特现象不用功的人也会有的,比如说日常做梦,梦境有好有坏,有善有恶。梦毕竟是梦,一般来讲梦里的事情总是相反的。比如说梦到好的境界,恰恰就是有一件不好的事情会发生;梦到惊险的事情,往往就会有顺利的事情出现。那些解梦的人,圆梦的人,多半都是用这种方法来为人解梦。相反的,我们修行的人呢,就会迷于梦境的虚幻。在梦中看到有师父给我说法,看到菩萨在点化,这固然反映了一个修行人日常心心念念在追求佛法,追求神异,如果从解梦的角度出发,梦中好的境界,恰恰是消极的现象、不好的现象将要产生的一种征兆。

我讲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修行人不要在梦幻泡影这些虚假的现象上去用心思,这不是根本,是枝末。修行得好或者不好,有进步或者没有进步,自己要在日常生活中遇缘逢境来考验自己,在逆境中来考验自己。逆境现前动心还是不动心,有烦恼还是没有烦恼,信心是动摇还是坚定,这个才是根本。因为修行的最终目标是要了生脱死,最终在生死这件大事面前能够做得了主。在日常的逆境来临的时候能够不动心,能够做得了主,经常能如此,在大限到来的时候,也就能做得了主。

戒定慧的力量

逆境能做主,能不起烦恼,在顺境中又如何?也是考验修行人的一种现实的境界。在逆境中不能动心,在顺境中更不要动心,顺逆都有方便来对治,顺逆都不动心,修行才有少分相应。因为人生的烦恼无非是八风,所谓利、衰、苦、乐、称、讥、毁、誉。

在八风中能够不动摇,能够做得了主,在生死中,在生死到来的时候,在腊月三十日才能勉强打发得开。修行人,就是要在现实的生活环境中,锻炼自己,考验自己。锻炼自己抵制烦恼的力量如何,考验自己定力如何。所谓“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在贪嗔痴的面前,戒定慧能不能起作用,戒有没有力量,定有没有力量,慧有没有力量,戒定慧的力量抵不抵得过贪嗔痴的力量?特别是当一个人无明火起来的时候,往往多少人劝都劝不住,拉都拉不开,多大的力量?戒定慧的力量一点也没有了。修行就是要从根本上,从心地上来培养戒定慧的力量。而戒定慧的力量,又要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来养成,在实际的修行过程中来养成。

我们经常会形容一位修行者,说这位法师,这位老居士很有定力,八风吹不动。在一般正常的情况下,可能定力能够抵挡得住贪嗔痴的侵扰。在特殊的情况下,往往力量不够。平常用功夫不知道要干什么,就是以为做个好梦,就是以为看到一尊菩萨,看到一个好的境界,以为那就是修行的成果,那是痴人说梦。看到那种虚幻的境界都动心了,就说明自己戒定慧根本没有力量。

从前有一位祖师,有一天,他想到寺院常住的庄田里去看一看,了解庄稼生长的情况。当他走到庄园的时候,看到庄上的行者把佛堂打扫得干干净净,而且也准备了一些蔬菜食品来招待这位禅师。禅师就感到有点奇怪,我也没有跟他们打招呼,为什么他们就会有这些举动呢?好像一切都是有准备似的,禅师就问管理庄田的负责人说:你们今天怎么准备了这么丰盛的午餐,室内室外也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是怎么回事?管理庄田的负责人对老和尚说,昨天晚上土地菩萨给他托了一个梦,告诉他说今天方丈和尚要到庄上来了解庄田的情况,你要好好准备一下。

禅师听了这句话以后,马上就十分惊讶,并且深深地来责备自己,老僧三十年修行,我起一个心,动一个念头,连土地老爷都知道了,我这个修行还有什么用,我还怎么能出离三界啊?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实,在禅宗的灯录上有记载。这位禅师是这样来对待生活中发生的奇异事情,他对奇异的事不但毫不欣赏,反而自责修行不到位,起心动念被土地神知道了,说明自己还没有跳出三界外,还在三界内打圈子,戒定慧的力量还有待进一步圆满。

(净慧法师)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