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问答(五十七)

 问:这以后的情况如何?

答:戒日王死后,中印度又陷于混乱局面。当时印度分据各地的王国都崇奉婆罗门教,佛教日益削弱。独有东印度的波罗王朝历代崇信佛教(图1)。这个王朝起于七世纪中叶,延续到十一世纪末。它统治着摩揭陀以东的地方,那烂陀寺在它的境内,它又在那烂陀附近另建一超岩寺,规模更大。这一时期,密宗逐渐兴盛起来,九世纪以后,更为盛行,

但佛教在学术思想方面则逐渐衰落下去。

 问:密宗是怎样创立的?

答:密宗,或称为真言陀罗尼宗,或称为密乘(大乘其他宗派相对而称显宗或显乘),传说是龙树开南天竺铁塔,取出秘密经典而传出来的。事实上,自龙树以来,流行的大乘经典中,就杂有密乘的成分(密咒),但独立而成立所谓密宗,则是远在龙树之后的事。

 问:真言陀罗尼是什么意思?

答:真言陀罗尼就是密咒。根据密宗的说法,密咒是佛内证的智慧的语言,是能够显示诸法实相的真实语言,所以叫做真言。陀罗尼dharani的意义是“总持”。密咒的一字一声,总含着无量教法义理,持有着无量威力和智慧,凭仗念诵密咒的威力,可以获得远比显宗迅速而伟大的成就。密宗着重在修习仪轨,按照一定的仪轨,结坛,设供,身结手印,口诵真言,意作观想等等,以求将自己的身口意三业,转成佛的身口意三密(佛的身口意作用微妙不可思议,所以称为三密),这样便可以迅速得到智慧、神通,乃至即身成佛。修习密法还有息灾、增福、降伏等作用。(摘自《佛教常识答问》赵朴初著)

“命由心造”这句话符合佛教的观点吗?

  这句话不完全符合佛教的观点。佛教认为人的身世命运是自己的业力形成的。“业”指身言意的行为动作,人的行为动作受思想意识的支配,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意识即“心”在造业上起主导作用。但“心”在造业过程中起动机的作用,在身业和言业上,若只有思想动机,没有身言实际行动,就构不成造业行为,如有杀人心和行淫心,不等于杀人、行淫,也构不成比丘的毁堕戒行为。“业”是“惑”与“行”结合形成的,虽有惑(思想意识),若无形(实际行动)造不了业。如未破除思惑的登地菩萨,虽有思惑,但有真智护持,不产生造业的行为,故不会形成业力转世和堕落。“命由心造”,若只从字面含义理解,还会造成“心能改变现时命运”的误解,实际上光靠心想是改变不了命运的。若靠心的想象意念能改变命运的话,处在饥饿中的人,心想得到衣食就该得到衣食,穷人心想金钱就该得到金钱,这真能办得到吗?所以“命由心造”这句话,若无合理解释,就会变成空想主义的同义词。 (摘自《藏传佛教疑问解答120题》多识著)

有关菩提道次第所出问题解答

  四十问:未修间(此以依师法门如例,然可推余法门)应如何作法?

答:略言其要:一、应阅览与正修时相关之经论,如修依师法门时,则应阅依师传记,如善财及常啼佛子、那若巴依止德诺巴、玛尔巴依止那若巴、仲敦巴依止舍准及阿底侠等行传,并应阅拙译菩提道次第师师相承传法源诸师行传,其余法门仿此。二、或供曼遮(在积供曼遮数时,未修间亦供曼遮),并以正知约诸根,由于身语意三门罪业,皆在未修时所造,此时未起防护故。未修时不住正知正念,则减少正修功德。若能相应,则互相增上,最要尤在守护根门。大德常言:“众中常察语,独坐常观心。”三、如法勤行饮食、醒睡、沐浴等瑜伽(作法详明灯颂释论中)。
                    (摘自《灭除心曼殊意光论》郭和卿著述)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