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问答(九十一)

问:请略解说六波罗蜜的内容和意义?

图1 尸毗王割肉贸鸽本生
(敦煌莫高窟第275窟壁画)
图2 沙弥守戒自杀因缘
(敦煌莫高窟第257窟壁画)
图3 毗棱竭梨王身钉千钉本生
(敦煌莫高窟第275窟壁画)

答:根据佛陀的教导,修学菩萨行的佛弟子,不但不贪求分外的财物,还要以自己的财法施给别人,这叫布施(图1);一切损害别人不道德的行为严禁去作,这叫持戒(图2);不对他人起嗔害心,有人前来嗔害恼我,应说明情况,要忍辱原谅,这叫忍辱(图3);应该作的事情要精勤努力去作,这叫精进;排除杂念,锻炼意志,一心利益众生,就叫静虑;广泛研习世出世间一切学问和技术,就叫智慧。这六种法门通常也叫作六度。这六件事做到究竟圆满就叫波罗蜜,波罗蜜意为事究竟,也叫到彼岸,古译为度。佛陀叫弟子依这六波罗蜜为行动准则以自利利人,就叫菩萨行。菩萨以此六波罗蜜作为舟航,在无常变化的生死苦海中自度度人,功行圆满,直达涅槃彼岸,名为成佛。

菩萨成佛即是得大解脱、得大自在,永远常乐我净。这就是大乘佛教菩萨行的最后结果。

菩萨成佛之前,学佛度众生,以度众生为修行佛道的中心课题,成佛之后还是永远地在度众生,这就是大乘佛教的中心思想。菩萨行的人间佛教的意义在于:果真人人能够学菩萨行,行菩萨道,且不说今后成佛不成佛,就是在当前使人们能够自觉地建立起高尚的道德品行,积极地建设起助人为乐的精神文明,也是有益于国家社会的,何况以此净化世间,建设人间净土!(摘自《佛教常识答问》赵朴初著)

有关菩提道次第所出问题解答

七十三问:如上知业决定增长、不作不得、作已不失等理,当先于业果之理如何生起决定,而作取舍?

答:当知于一切善不善业,摄粗显为十(因不仅为十)。于粗显重罪,世尊摄其要者,说“十黑业道”。若断除彼十,大义之要,亦摄为十,故说为“十白业道”。应思杀生等罪性,依戒分五支,此间为四支:即事、发起、加行、究竟。应次第思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语、离间语、粗恶语、绮语、贪、瞋、邪见(每种详如明灯颂自释业果法门中)。不知则易犯,知则易遮止,尤以轻重差别,应细思维,方于取舍,有所抉择。知此则作善择其重者,于重罪则加意防护。知此则作善皆回向无上菩提(想),作善虽费事费力而不厌倦(加行),修行应无间断(即五,常时作业,力较大故)。地藏经说:“以此十善业道,当得成佛。若人乃至存活以来,下至一善业道,亦不护持,犹云我是大乘,我是求无上菩提者,此补特伽罗,最为诡诈,说大妄语。于一切佛前欺诳世间而说断灭。如其愚蒙,自作其死,必颠倒堕落。”言颠倒应知即一切恶趣之异名。(摘自《灭除心暗曼殊意光论》郭和卿著述)

为什么要学佛? ②

因为佛教具有非常理性的,非常科学的,非常实际的,非常正确的减轻痛苦和增长快乐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起任何一种其他的减轻痛苦和增长快乐的方法,都要更为彻底,更为正确,更为究竟!因此,我们要信仰佛教。

那么就会有人问:“佛教有什么办法让我减轻痛苦,又有什么方法让我增加快乐呢?”其实,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释迦牟尼在印度的菩提树下金刚座上,证得无上菩提果位的四十九天以后,来到鹿野苑,第一次转动法轮。佛陀初次讲法时只有乔陈如等五个比丘听法。当时佛陀讲了非常简单,又非常深刻的一个法,那就是四谛法(摘自《法雨清流》夏坝仁波切 著)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