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有求五欲、求世俗感情的心,就不够资格称出离心
·要想证果成道,不仅仅是事相上要出离,更要做到感情上的出离
·离开对五欲的贪心,非但会减少烦恼,还能提高人格
·品德高尚的人贡献大索求少。认为只要有钱有势就了不起,这就是拜金主义
·“高”指出离心,“洁”指菩提心
·欲望满足了,快乐就没有了
·去掉了烦恼的安乐才是长时期的、永恒的
有求五欲、求世俗感情的心,
就不够资格称出离心
所以哪种人志气高、理想高、品德高?就是有无求之出离心的人。我既然要出离五欲,我求五欲干什么?我既然要出离世俗,我去求世俗的感情干什么?你有求五欲、有求世俗感情的心,就不够资格称出离心。
要想证果成道,不仅仅是事相上要出离,
更要做到感情上的出离
当然今天咱们还没有讲到这样高的要求,咱们今天不过要求在事相上的五欲你不要贪求。但是如果你想真正达到出离心成就,能够证果成道的话,那可不仅仅是事相上的出离了,更要做到感情上的出离,烦恼本身就是一种感情。
离开对五欲的贪心,非但会减少烦恼,
还能提高人格
所以这里说“无求之出离心,离于五欲,少欲知足,提高人格”,离开对五欲的贪心,减少自己的欲望,随时随刻都能够感到知足,知足者常乐,那么你非但会减少烦恼,还能够提高自己的品德。
品德高尚的人贡献大索求少。
认为只要有钱有势就了不起,这就是拜金主义
品德高尚的人应该是给人类的贡献大,自己要求的少,品德不高尚的人则相反,付出的少索求的多。现在末法时代的情况就是这样,这种人还反而被认为很有能力,聪明能干。如果不纠正这种错误观念的话,只要这个人富起来了,有钱有势,大家就会认为他了不起,再也不去研究他名利的来源正当不正当,行为高尚不高尚,这种情况就称为拜金主义。我们为什么信佛?因为佛是伟大的,人格非常高尚圆满。
洁~菩提心,身子安乐非安乐,心安乐是真安乐(完全利他)
大菩提心生不起,皆因有人我关系,洁即将我执放下,以客观全心度众生
|
“高”指出离心,“洁”指菩提心
“高”是指的出离心,“洁”是指的菩提心。一有私心杂念,心就不清净。菩提心是一心一意为众生,唯独没有自己,这样一颗心才算是清净的心。
欲望满足了,快乐就没有了
“身子安乐非安乐,心安乐是真安乐(完全利他)”。如果你身子非常舒适,可是你心里一直在起烦恼,这种身子上的安乐往往是短时期的,不可能长时期。因为第一,你是以贪求欲望的享受来得到快乐的,等到欲望满足了,你又感觉到没什么快乐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再把欲望提高,你假如没能力提高,你就觉得无聊了。第二,享受一般都是开头觉得新鲜,享受多了,觉得老一套了,也就厌了,没劲了。为什么后来又高兴了?因为他又去追求新的欲望了,追求到了又高兴了,没多久又没劲了。
去掉了烦恼的安乐才是长时期的、永恒的
如果我们心里去掉了烦恼,这个安乐是长时期的。一个人真正去掉了烦恼,他不可能再去把烦恼找回来。凡夫有时候烦恼轻下去了,他也会感到比较安乐,可是过一会儿烦恼又起来了,他又不安乐了,从现象上来看这个安乐也是短时期的。所以要讲清楚,不是安乐是短时期的,而是他烦恼又起来了。如果没有烦恼的话,那是永远的快乐。
没有一个人会对没有烦恼的境界觉得厌了,或者感觉老是没有烦恼也很冷清、很孤单寂寞。如果你有这种思想,你这个感到冷清、感到孤单寂寞的心,本身就是一个苦恼心,本身就是烦恼。所以没有烦恼的安乐是长时期的、永恒的。可是由于我们凡夫还没有把烦恼断尽,烦恼有时候要卷土重来,会有起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