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面对五欲的境界,用智慧来觉照,才不会受迷惑,有定力,心不动,才不会被它牵着走
以为受了戒就高人一等,以这样的心态去受戒,戒体就不清净
心出家比身出家更重要
只知威仪要好,却没有定力,坐不了两分钟就忍不住东看西看
修行不是搞表面,要通过长期的磨练
身心对寂然的境界能忍受,就与定相应了
众生流转生死成习惯了,定不住了
面对五欲的境界,用智慧来觉照,才不会受迷惑,有定力,心不动,才不会被它牵着走
五欲的境界我们看到了,能够心不给它牵走,能够不受它迷惑,这是什么?这不是戒,这是慧。用智慧来觉照,慧力一觉照,我们就明白了,可是我们心里有力量吗?不要当时觉悟来了,明白了,事后去想想:这个境界也不错啊,又起贪心了。如果你能够当时觉悟,以后就一动也不动,这靠什么?这靠定。
以为受了戒就高人一等,以这样的心态去受戒,戒体就不清净
为什么某些人受了戒容易犯戒?他既没有智慧的觉照,也没有定力的保护。还有一种情况更加不好,因为当沙弥的时候,样样都苦,而且样样要听比丘的,那么想:我赶快受戒,一受完戒,我就好训沙弥了,沙弥看见我就不敢讲话。好像做了20年媳妇,熬成婆婆了。如果以这样心态去受戒,连到底为什么受戒,都没有搞清楚,戒体就不清净了。
心出家比身出家更重要
拿四种出家来讲,如果你是身出家心不出家,还比不上一个身不出家心出家的人。一个是形式,一个是内心的觉悟,哪个重要?是内心觉悟重要。
只知威仪要好,却没有定力,坐不了两分钟就忍不住东看西看
比如前两年,有个地方来了个参观团,或者叫访问团,20来个人,那么我就接待了。开头两三分钟,他们都挺好。我看下来,前两三分钟坐着一动不动,真是像个泥菩萨,后面身子就动起来了,眼睛动,头也动,东看看,西看看,连听我讲话都没心思听。
这是什么道理啊?没有定力。她们只懂得一个表面:要有威仪,坐了不要动,以眼看鼻,鼻看心。可是没有定力呀,两分钟完了,就坚持不住了,因为她们从来不修定。
修行不是搞表面,要通过长期的磨练
还不如文教部的年轻人,照样能够半个小时一动不动。因为咱们已经习惯了,天天能够一个小时坐下来,不动的,习惯了。那么叫他五分钟别动啊,这个容易的很,就是一个小时不动,也是家常便饭。修行不是搞表面,不是你想得好就算好,修行是要通过长期磨练出来的,现在话讲要通过训练出来。古人也有句话:不经一番风霜压,哪有梅花扑鼻香?
身心对寂然的境界能忍受,就与定相应了
“身心寂然,身心对寂然之境界能忍受,这就与定相应,如此则身解脱。”对于寂然的境界,你能够忍得住——这从外面也看得出来的。
有人欢喜心发起来了,一来到这里,就说“我要住一个月。”其实一个月也不算长了,最近好像你们新同学里边有要住七个月的,那么七个月也不长了,还有人发心住一年。
你们女众部,有人发心住三年。三年应该说是“惭愧惭愧”,你三年能学点啥呀?那么说“傅老师,你定三年的么。”因为你长了不肯嘛,你要走嘛,那么我只好说“你三年嘛。”三年这个心还定不下去,不是“惭愧惭愧”?三年是妈妈哄哄女儿呀,当然了,你要走还是可以走的,因为你是说的三年。可是你不解如来真实义啊,你当是真的定你三年?那是哄哄小孩啊,那是菩提心啊,总比你马上走好啊!
众生流转生死成习惯了,定不住了
可是来了,说好住一个月,忽然又说“我住20天”,那么住20天就住20天吧,还没有到10天:“我要回去了。”因为开头新鲜,慢慢就没劲了,“怎么老一套的了?天天这个样子!”这就是众生习气,流转生死流转得习惯了,定不住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