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坚持不中断,就叫殷重修
提要:
·念佛时妄想多,念经时妄想少,所以只要一句,对于降伏妄念,力量是不够的
·经念熟了就易打妄想,所以光念一本经是不恰当、不科学的
·对戒随随便便、不重视,就是心不殷重
·对禅定心不殷重,一坐起来就容易打妄想
·听经还在想裤子没收,这也是心不殷重
·听法像听故事,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这也是心不殷重
·天天坚持不中断,就叫殷重修
·不持律仪戒,说乃大乘,实为偏差,要在律仪戒基础上受菩萨戒
念佛时妄想多,念经时妄想少,
所以只要一句,对于降伏妄念,力量是不够的
念佛的老太太向我提出一个问题,“我念佛的时候,妄想特别多,可是在念经的时候,妄想就比较少了。”你们念佛的居士也有这么个体会吧。当然如果你们只念佛不念经,你也体会不到。为什么念经时妄想少?因为念经你要看着字念,你打妄想,这个经就念不下去。念佛,你可以心里打妄想,口里仍然在念。所以只要一句,对于降伏妄念,力量是不够的。
经念熟了就易打妄想,
所以光念一本经是不恰当、不科学的
还有一种情况,有人只念一本经,比如说念《金刚经》、《心经》,念得多了,也熟了,能够一面念一面打妄想,因为他已经背出来了,嘴巴在背,心里在打妄想,还有本事经念完妄想打完,而且一点没背错。你叫他换一本不熟的经念念,他一个字一个字念,就没什么妄想。由此可见,光念一本经是不恰当、不科学的。所谓专修、一门深入,不是这么解说的。佛讲要广学多闻,要法门无量誓愿学,要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对戒随随便便、不重视,就是心不殷重
还有一种是心不殷重,很不重视,受了戒以后,别人说:“你怎么在打妄语呢?”“这是方便妄语啊,你不懂的。”对戒这么随随便便!
对禅定心不殷重,一坐起来就容易打妄想
修禅定的人心不殷重也是这样,一坐起来就打妄想。所以有人说,“怎么我在老师带修的时候就修得好,一个人修就修不好。”我带修的时候,我要报观法的,你打妄想,一听我报,也马上转到观法上来。你一个人修也不知道打妄想打了几分钟,后来干脆:“我先打二十分钟妄想再修。”这就叫心不殷重。
听经还在想裤子没收,这也是心不殷重
听经也是这样,一面听经一面看看天,“乌云来了,我家里晒的裤子还没收进来,怎么办?”这些都是心不殷重,对修行像开玩笑。
听法像听故事,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
这也是心不殷重
有人说,“听傅老师讲法挺好听的啦,傅老师尽讲故事,很幽默的啦。”哦,原来是来听故事、听幽默的。我过去搞心理治疗,全靠我的讲课来治病,当然是治心理病。有一天我发现从前来过的人又来了,我印象中好像他上次来学了一半就没来了,我就问他,“你怎么前两天没来啦?”他告诉我,“我天天听,可是天天听,我总觉得我应该到外面去玩玩、看看电影。”“那你今天怎么又来了?”“那些电影也没什么好看的,无聊得很,还是来听傅老师讲讲故事。”
这就叫心不殷切。
天天坚持不中断,就叫殷重修
有的居士常说我一句话,“听经还要刮鼻子。”就是听经还要受傅老师批评,所以她在怄气了。我也说你们几句好话,使你们高兴高兴。你们福鼎居士了不起啊,(众笑)第一批禅定三点钟开始修,我们住在本部的人两点四十五分起来,你们住那么远,照样赶到,可能你们两点钟就起来了吧?而且天天如此,这样子就叫做殷重修。
不持律仪戒,说乃大乘,实为偏差,
要在律仪戒基础上受菩萨戒
“有些比丘僧,不持律仪戒,说乃大乘,实为偏差”,这是我年轻时候记的笔记,离开现在五十年了。我年轻时候就有这种现象,认为律仪戒是声闻乘戒,他只受菩萨戒,因为他是大乘。要知道你只受菩萨戒不受律仪戒,你这个菩萨戒是架空的,应该在律仪戒基础上受菩萨戒。所以说三聚净戒最好、最圆满,三聚净戒里本身就包含了律仪戒。你受三聚净戒,就必须受律仪戒,不能缺支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