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意识始终抓住一个“我”不肯放,细的五蕴就不会分散
众生的行都由贪瞋痴指挥,行到后来就产生了投胎
外有父母男女亲爱的境,内有贪男女心的烦恼心,一结合,就进入了母胎
进入母胎,下一世的生老病死、种种苦难又一次开始
对念头要特别小心,要用智慧去观察颠倒的境,保持觉悟
心看不破颠倒的境,也跟着颠倒,这就是愚痴
明知是颠倒错误,因为烦恼,仍然愿意投入到境里去,这种愚痴更可怕
意识始终抓住一个“我”不肯放,细的五蕴就不会分散
这个细的五蕴像灰尘那样,为什么不分散呢?因为在这个细的五蕴里边,它的意识状态里,抓住一个“我”不肯放。虽然粗四大烧掉了,像物质元素那样的细四大、细五蕴就在“我”这个观念的心理摄持下,仍然聚集在一起。
那么是不是就此停止了呢?不是,既然它们仍然有细五蕴,色受想行识,它还在行。拿我们一般的说法,这种细的五蕴飘来飘去的,飘来飘去就是行。
众生的行都由贪瞋痴指挥,行到后来就产生了投胎
五蕴里边色跟心理有联系,受想行识根本就是一个心理状态,既然是心理状态,每个众生的心里都包含着贪瞋痴。有贪瞋痴,那么就有贪的烦恼、瞋的烦恼、痴的烦恼,那么它的行就跟贪瞋痴结合起来,就由贪瞋痴在指挥它。所以行到后来就产生了投胎,投胎也是行,它进入母胎了,进入母胎也是行。
外有父母男女亲爱的境,内有贪男女心的烦恼心,一结合,就进入了母胎
怎么样会行到母胎里去?就是贪。进入母胎的主要动力的贪,是贪男女。而且只有一个时候会进入母胎,别的时候不会进入母胎。什么时候?要外面的境跟他内心的烦恼相合了,就会投入母胎了。那么外面什么境?外面就是父母在男女亲爱的这个境,那么内心呢?他自身有贪男女心的烦恼心,这两个东西同时出现,非常相应,那么自身的行就被贪瞋痴掌握,跟贪瞋痴合起来了,相应了,这个行就行到与这个贪相合的境里边,这样就进入母胎。
进入母胎,下一世的生老病死、
种种苦难又一次开始
进入母胎就等于流转生死又一次开始了,那么又要经过生老病死,种种的苦难。从小长到大,生老病死,整个的人生过程就是个行。那么等到下一世死了呢?仍然老样子,照行这个路线来循环。所以此地说“行即心理作用。”
对念头要特别小心,要用智慧去观察颠倒的境,保持觉悟
那么想呢,当然也是心里在想。所以我们对于行这种心理作用,以及思想上想的念头要特别小心,要小心地观察颠倒的境。怎么小心?外界的境是颠倒的境,我们心不能颠倒。要用智慧去观察外面的境:心里的觉悟不能丧失,心不能跟着外面的境去颠倒,一种跟着外境去颠倒,一种,自己起烦恼了,把觉悟一倒,倒成烦恼,也叫颠倒。
心看不破颠倒的境,也跟着颠倒,这就是愚痴
外面颠倒的境你看不破,你跟它合起来了,你也颠倒了,这当然是愚痴的而不是智慧的了,我们俗话讲,就是迷掉了。
明知是颠倒错误,因为烦恼,仍然愿意投入到境里去,这种愚痴更可怕
如果这个人是像小儿那样无知,他本身就是辨别不清楚,因为小孩子还没有懂事嘛,那么这是属于无知的愚痴。比如说吧,小孩子玩火,他只知道好玩,不知道火是危险的东西,所以他对火非常地亲热,不避开,反而投入进去,当玩具那样玩耍,这是小孩的无知啊。
还有一种,他知道危险,知道不好,知道这不是正的,是颠倒的,可是他心里有烦恼,烦恼一来,他即使知道,他还是要投入进去,这是又一种的愚痴。这种愚痴比前一种更加可怕。虽然他知道,可他内心的烦恼愿意被外面颠倒的境拉过去,自己也投入进去。比如说,他天天劝人家不要打牌,还跟人家说了一大通道理:打牌不道德,打牌很危险。可是他有一天自己遇到打牌的境了,那么被别人一拖,结果他自己也坐下来打牌,这又是一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