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言语、思维达到清净,就要通过不断的练习、随时注意,养成习惯后,就自在了
我们的言语和思维要通过练习,而达到习惯成自然的清净,在练习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随时注意,而且要不断地努力,等到习惯了,你不注意它也是那个样子,到那个时候就成自动化了,就进入了自由王国,也就是很自在了。
去掉贪瞋痴就是清净,就是修行
清净,我们最熟悉、最主要的是要去掉贪瞋痴。我们今天对贪瞋痴已经很习惯了,所以对贪瞋痴很自在,而且自在得,这是因不知不觉,因为我们没有很好地去观察自己生理心理上的一切,也没有去很好地去研究,因为对贪瞋痴很习惯了。今天因为我们有佛性、有觉悟,想修行,知道要保持清净,去掉贪瞋痴,但是我们还不习惯啊,不习惯就要练习,这就叫修行。
认为贪是人的本能,满足了就不贪了,那是对佛法研究得不深
拿贪来说,一个人饿肚子难受,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想吃东西,这是每个人一生下来就有的。假如吃饱了呢,就不大想吃了。这是我们为了维持生命必须要有的一个本能。如果肚子饿了也不想吃东西,这个人就要饿死了;假如吃饱了还要吃,那这个人肯定要生病、胀死。可是我们再细细研究看,如果我们只想到这两种情况,就认为贪是人类的本能,因为你不吃要饿死,是必要的,所以也用不着修行了,那是你研究得不深。所以真正要开悟,要通过思维的。
末法时期修行难成就,归根到底是因为闻思修都没有了
现在末法时期成就的人稀有难得,就是开悟也谈何容易,归根到底,闻思修都没有了,现在连听法都不想听了!照道理,听了法还要去思维,思维要达到一个目的,要思维得能够悟,如果没有悟,你还得思维下去,这叫修,不想是不会通的。人们常说想想通、想想通,不想怎么会通?
修行离不开思维,把什么都不想当作修行,就成了外道
过去佛门里边矛盾、错误很多,有人以为什么都不想就是修行,他坏的不想,好的也不想。无念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外道,什么也不想,脑子里空空洞洞,称为无想定;还有一种,佛教大成就的修行人,才能达到无想。你还没有成就,还是要思维呀,这不是叫你打妄想,这是叫你作为一个问题来研究一下。科学家搞发明创造,就是通过研究,就是在想嘛。
一心念佛当然好,但是要出生智慧,还要在种种问题上起思维
现在佛门里有些人也没有完全离开想,可是他们认为只要想一个念头好了,“我一心念佛,我只想阿弥陀佛。”你这只想了一个念头、一个问题啊,况且阿弥陀佛跟人世间的种种苦恼、种种矛盾,种种迷惑、迷茫有什么关系?你不去想问题,专门想阿弥陀佛——当然对于修往生法的人来说,这样可以念念不忘阿弥陀佛,但是对于修行人来说,就不能够出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