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烦恼的境,不跟烦恼走,就是修行
再打一个比方给你们听。从前我是通过语言训练成功的,那个时间是很长很长。后来我也去训练别人,即使方法好,但是开头必须要很慢很慢,你不通过慢,是训练不出来的,到后来就熟能生巧了。有人就说了,“说话这么慢,听得人家肚肠都痒了。”还有人说,“说话这么慢,人家要着急,急死人了。”那个时候我就说了一句话,“他归他急,你归你慢,即使他真的急死了,你不必负法律责任。因为法律上没有这一条,因为你说话太慢了,把他急死了,要你偿命。你管人家急不急干什么呢?”
其实用到修行上来,也是这句话,他归他起烦恼,你归你稳坐泰山。他越烦恼,你越安静。他骂:“你怎么像温吞水那样?”你干脆闭目养神,理他干什么呢?外面的境是烦恼的境,你不跟烦恼走,这就叫修行。你这个时候不修,躲在房里去敲木鱼,当然念佛是好事情,可是你念了这么多天,阿弥陀佛又叫无量光无量寿,你心里边还是这么个小气,没有实践,念了有什么作用?不解决问题嘛。
虽处杂众不染纷
清定上师说:不染,境不入心,不纷,心不入境,虽处闹市不动心,十字街头能修定
讨论:虽处杂众,不被纷乱所扰
在人多、混杂的环境里,要能做到心不入境,境不入心,不被外境染污,也不纷动
讲了这些话,我们讲这一句就容易懂了,“虽处杂众不染纷”。修行怎么修?这一句话就是修行,虽然处在“杂众”,就是在人很多的、混杂的环境里,你能做到不染纷,心不受染,不染也不纷动。“不染,境不入心,不纷,心不入境”。外面的境界不进到你心里去,你就不会受染。外面一切的境,叫做“客尘”,我们经常讲“尘境”,就是这个意思。尘是一个比喻了,像灰尘那样。灰尘飘过来,飘到你心里,你心里就染着肮脏了。所以不要让这个境染污自己的心。
一起烦恼,要警觉得快
说得现实一点,像我们这样的凡夫,哪有这个本事啊?我看修了几十年的老修行都做不到,如果真的做到了,你就证果了,“不入色声香味触”,那至少你证了初果了。当然了,谁也不可能说这么样的大话。我们这个心还是对境开放的,境总是入心的,境一入心,贪瞋痴就来了,心就在动了,心一动,就起了贪瞋痴烦恼,你的心就已经染污了。只有一个办法,要警觉得快。身在其中,即使把握不住,你心里有颗觉悟的心,还有希望,那么你总会醒过来。至少有觉悟的心,人就会明白:这是烦恼的境。这是讲“不染”。
境入了心,念念不忘,慢慢就变成心入境,心跟着境走了
“不纷”呢,心不入境。心假如投入到境里去了,我看,这算是第二步。第一步,境到心里去,第二步,心被境拖过去了。打个比方来说,社会上年轻人谈朋友,开始是境入心,一看,“哦,这个姑娘挺美啊。”起了一个爱慕心,那么境入心了。那么经常在想她,慢慢有机会又碰上了,两方面都有意思,开始嘛老是心里想她,“最好再找个机会,再跟她见见面,最好跟她说几句话。”心里边有她,境入心,念念不忘。慢慢变成,被这个小姑娘臂膀一拎,也跟着她走了,那么心入境了。不光是心入境,整个身体都投入进去了。这是打打比方。
境是纷乱的,心入境了,心也会产生纷乱
其他的一切一切也是如此,当心入境的时候,你的心就会产生纷乱,为什么道理啊?你入的是什么境?你入的是纷乱的境。外面的环境纷乱得很,你们只要到马路上去走一圈,看看马路上的境纷乱不纷乱?那边两个妇女在吵架,这边小孩子打架,那边嘛爸爸踢孩子的屁股,那边嘛汽车喇叭声“叭叭”,那边嘛在唱卡拉OK ,还有玻璃橱窗里的境也使你纷乱。出去走一圈,心一会儿飘到这儿,一会儿飘到那儿,那不叫纷乱叫什么呢?因为境是纷乱的境,你心投入进去了,你的心也变成纷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