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的出世间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混杂邪见、世俗知见、自私的是邪慧
我们继续讲高洁大行第五条,第五条是属于智慧,把整个智慧用四句话来表达它的总则,所以称为“慧之体”。修行都要以清净为体,我们持戒也是为了清净,修定也是为了净化人心,我们的智慧也不能产生邪慧。什么叫邪慧?混杂了邪见、混杂了世俗知见、混杂了小我的自私,这种世间上人也称为“智慧”,在佛门看来都不能叫做智慧,应该称为邪慧。正跟邪就区别在一个清净和不清净上。扰乱清净的都叫邪,都不是正知正见。
我们承认世间上种种的善法,我们还应该在世间善法上继续提高,提高要以出世法来做最后的标准。所以世间的善法,我们需要,佛门智慧的清净,我们更需要。
佛教讲的智慧是排除烦恼的智慧,去认可世俗上贪瞋痴的聪明,学佛也白学了
这四句话讲的都是智慧,第一句,“言思习清净”,心里的起心动念,属于我们的心理活动,心里能够活动出种种思想来,我们称之为智慧。但是佛法里讲清楚:在智慧的词典里没有烦恼,也没有傲慢。所以佛教讲的智慧是排除了烦恼、排除了贪瞋痴的。但是世间上的话就混杂了,比如这个人贪得厉害,世间上人说:“这个人智慧很大,能赚这么多钞票。”所以我们不能认可贪瞋痴的聪明就是智慧,否则我们学佛就白学了。
戒定慧不可分割,佛教的智慧离不开戒、定
头一句着重在我们言思清净,是讲的智慧。第二句“虽处杂众不染纷”,这是着重于修定的功夫。第三句,“偶一失调能速知”,这是强调怎么样持戒。所以第五条四句话虽然讲的是慧的体,但是这个慧也离不开戒,也离不开定。戒定慧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
判断对错,不能依世俗观念,要依照戒为准则
“偶一失调能速知”,这个昨天讲过了。在我们的心理上、行动上,偶然有一时疏忽,做错了——这个错误是根据修行人的标准来说的,但是往往我们认为是有错误的,世间上不修行的人认为是没关系,可以的。但是我们不能够从世俗的观念、世俗的习惯、世俗人的话来看,认为就没关系了,那我们也白学了、白修了,我们应该依照修行人的准则。比如说持戒的人,就应该以戒为准则。
初修定,妄想难免会起来,但要有警觉:妄想少打打
不仅仅是戒,在修定上,我们修的是正定,那么偶然有一些疏忽,比如说修定,要求一个妄想也不起来,这是很难的,我们也不能要求太高。人总要打点妄想,一个妄想也不起来,就是入定了。如果你修一个小时,一个妄想也没有,你就入定了一个小时。我们不能一下子达到这么高的要求,但是呢妄想总要少打打,警觉性要高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