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律海十门】

首页 > 佛学讲记 > 高洁大行

高洁大行因相门第二(48-1) (总第378)

───────────────────────

成就别解脱戒体之十一支颂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2004.9.14)

对于犯罪有情,修菩萨法的人也不应该舍弃

提要:

  • 即使是地狱的众生,佛性也是圆满的

  • 对于犯罪有情,修菩萨法的人也不应该舍弃

  • 地藏菩萨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 人间就能看到地狱的景象

  • 为自己修大乘法门,大乘法也不起作用了

  • 如果佛教只搞仪式而没有法,人们就宁愿去信别的宗教

         地狱有情,不缺佛性,不舍犯罪

不伺他非不放任

即使是地狱的众生,佛性也是圆满的

不伺他非不放任”,上面有一行小字是能海上师写的注解:“地狱有情,不缺佛性,不舍犯罪”,这是指“不放任”说的。即使众生下了三恶道,乃至于地狱的众生,也不缺佛性,佛性还是圆满的。

对于犯罪有情,修菩萨法的人也不应该舍弃

“不舍犯罪”,对一个犯罪的人,也就是背了罪过的人,修菩萨法的人不应该舍掉他。譬如说他犯了根本戒,那无论是出家人、在家人,都不能跟他共住,如果是寺庙里,就要叫他迁单。可是一个发菩提心的人,还是要对他有慈悲心,迁单必须迁单,但不要看不起他,不要舍掉他,应该告诉他,“你犯了根本罪,你必须离开。你出去以后好好地反省,好好地忏悔,希望你有一天能够悔过自新,好好修行。”所以不要轻易地舍掉一个犯罪的众生。乃至于他犯罪掉到地狱里去,也应该看到地狱众生也有佛性,也就是说,他能够好好修行,好好觉悟,他还是能有所成就,将来成佛。

地藏菩萨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昨天是地藏菩萨圣诞,差不多信佛的人都知道大愿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个愿发得大。地狱是最苦的地方,三恶道已经够苦了,三恶道里以地狱最苦,天天要像犯罪一样受报,受报的时候就像人间上刑罚那样。没有谁会给他痛苦,是他自己的业力把他搞得很苦,犹如下火坑,犹如上刀山。

人间就能看到地狱的景象

说:“地狱到底有没有?”怎么会没有呢?人间就有地狱。我们细细观察人间,在人间活着的时候,就看得到种种人间的地狱境界。仅仅是活着的时候看到的是人间的地狱,看不到死了以后的地狱。死了以后不是断灭,死了以后还有,有你这个人,当然有你这个地狱。

为自己修大乘法门,大乘法也不起作用了

人人都敬佩地藏菩萨,对他恭敬供养,有些人还专门修地藏法门,天天念《地藏经》,乃至于发愿一辈子念《地藏经》。可是有几个人真的跟地藏菩萨学习啊?就算是天天念《地藏经》的人,念了几十年,你问他:“为什么你要念《地藏经》啊?”他回答你:“我念了《地藏经》,死了就不会下地狱。”还是为自己。这样子修行,大乘法门也不起作用了,所有的佛经都不起作用了,就留下一个形式,这就成了宗教。

如果佛教只搞仪式而没有法,
人们就宁愿去信别的宗教

佛教假如搞成了宗教,会比别的宗教更加流于形式。别的宗教,我虽然不太了解,我年轻时候知道,外国宗教也不过进教堂唱唱歌,唱唱赞美诗呀,而佛教的仪式花样可多了。别的宗教到教堂去上礼拜,还听听教堂里牧师讲道,咱们只搞宗教不搞法,所以人家就宁愿信外国教,什么耶稣教、天主教,他不想信佛教。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高洁大行因相门第二

不具精严律仪戒 摄善无成他方惧 施戒忍进次第兴 戒度性戒十善体 静虑缘缺得复失 双运般若但言论 自行不能全六度 别余善法多苦集 临阵无兵工无器 饶益有情何所依 持声闻律舍劣心 摄善悲怀饶益行 具足律仪戒因缘 此中分别十一支 菩萨如如善串习 利生无障佛加许 不顾过去诸欲境 厌弃在家荆刺林 轮王宝位如草秽 不乐未来诸欲境 天魔王宫虎豹穴 意乐清净无依住 不乐现在诸欲境 国王长者利养尊 反吐不食不尝味 在家对境舍贪着 出家永弃不少遗 四者身心乐远离 依止律仪喜足生 独处静居堪寂味 行想慎观颠倒境 五者言思习清净 虽处杂众不染纷 偶一失调能速知 深见过患猛利悔 六者自尊不轻蔑 自许凡夫下劣辈 闻诸菩萨难行事 猛勇勤修令渐能 七者调柔观己过 不伺他非不放任 悲心补救无损恼 令彼舍恶发菩提 八者堪忍他方害 骂辱捶打刀杖侵 正观安忍远八风 渐能三门获清净 九者诸行不放逸 过去违犯如法悔 未来应理谛思行 现在刻刻正念知 如律行住猛心誓 不生毁犯善依止 十者进行依轨则 不为名闻扬自善 不行覆藏勇露罪 少欲少求无忧恼 知足常满用节省 堪忍寒热饥渴苦 求谋不遂无尤怨 诸根调柔动履和 安静不掉不随境 威仪闲雅无急躁 如理治心跏趺定 十一净命善护防 远离矫诈五邪命 能少防护不满足 语言作意清净藏 自行严恪不轻恕 善引徒众净戒入 大小违犯无覆藏 轨则净命善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