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集二谛讲的是流转生死的因果,
惑业苦形成了恶性循环,就跳不出生死流转了
提要:
·苦谛是果,集谛是因;灭谛是果,道谛是因。先讲果后讲因,众生就听得进去
·集谛就是烦恼,烦恼不断出生,不断聚集,就产生了苦
·劝众生断烦恼他听不进去,关心同情他的苦,他听得进去
·“知苦思断集”,苦的因在烦恼,把因去掉,苦的果也就没有了
·苦集二谛讲的是流转生死的因果,惑业苦形成了恶性循环,就跳不出生死流转了
·此岸是流转生死的境界,有苦、有烦恼、有流转;彼岸是烦恼灭尽的境界,
极其快乐,也就是灭谛
苦谛是果,集谛是因;灭谛是果,道谛是因。
先讲果后讲因,众生就听得进去
我们再讲一讲什么叫“有为、生灭、坏聚之法”。世间上的一切都是有为法、生灭法、坏聚法。四谛法: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是果,集谛是因,灭谛是果,道谛是因。为什么释迦佛先说果后说因呢?因为众生的习气,都是执着于果,众生只关心果而不关心因。所以释迦佛先说果,众生容易听得进去。
集谛就是烦恼,烦恼不断出生,
不断聚集,就产生了苦
比如说集谛是因,集谛就是烦恼,为什么称集谛呢?烦恼不断地在出生,烦恼不断地在聚集,烦恼起来了决定要受苦,苦从烦恼来,所以烦恼是因,苦是果。但是众生呢,你跟他说苦,你去同情他受苦受难,他很听得进去,你跟他讲:“你烦恼不好,要断烦恼。”他听不进去。
劝众生断烦恼他听不进去,
关心同情他的苦,他听得进去
比如在家人常有体会,学了一点佛法,回家看见家里人天天吵架真烦啊,心里想:这有什么吵的呢?开始嘛去劝劝他,“你们别这么烦恼了,这有什么吵的嘛。”家里人听不进去,马上回一句,“你自己烦恼起来比我们还厉害。”你假如跟他说,“你现在怎么搞得这么苦啊?”或者说:“你这样太苦了,我很同情你,我帮助你好吗?”他就听得进去了。他马上跟你诉苦,诉起苦来乃至会说到一两个小时。
“知苦思断集”,苦的因在烦恼,
把因去掉,苦的果也就没有了
所以众生的习气,特别喜欢诉苦。佛为了使众生一开始能够听得进去,就先讲果后讲因,让众生知道这个世间是苦的,人生是苦的,然后再跟他讲,“你怎么会苦啊?原因是在烦恼,怎么解脱苦啊?要断烦恼。”众生知道苦了,他就会想:佛说苦的因在烦恼,要把因去掉,苦就没了。他就想断掉烦恼了。这就叫“知苦思断集”。
苦集二谛讲的是流转生死的因果,
惑业苦形成了恶性循环,就跳不出生死流转了
苦集二谛讲的是世间法,是流转生死的法。众生为什么跳不出生死轮回,一直在六道里转?就因为掉在苦集二谛里,这是生死流转的法。起烦恼受苦,受苦又起烦恼,起了烦恼还造恶业,造了恶业决定受苦,受了苦又起烦恼……所以一直是惑──业──苦,这样在流转,形成了恶性循环,始终跳不出来。
此岸是流转生死的境界,有苦、有烦恼、
有流转;彼岸是烦恼灭尽的境界,极其快乐,也就是灭谛
灭谛呢?灭谛就是彼岸,彼岸也是个比方,像一条河那样,有此岸有彼岸。像上海呢有浦东、浦西,浦东是黄浦江的东岸,浦西是黄浦江的西岸,经过摆渡,就从浦西摆到浦东。所谓此岸彼岸都是一个比喻,此岸就是表示我们流转生死的境界,流转中受了无穷无尽的苦,起了无穷无尽的烦恼。彼岸呢?烦恼断尽,没有烦恼了,苦也没了,也不会流转生死,也不会六道轮回了。所以彼岸是极其极其快乐,这种快乐不是像人间所谓富豪生活那种快乐,这是没有烦恼的快乐,没有流转生死的快乐,这个就叫灭谛,灭就是灭除烦恼后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