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雄心壮志,没有成佛度众生的心,就是劣心
提要:
·在出离法的基础上,靠菩提心圆满大乘,这是修行的总路线
·三聚净戒,首先就是律仪戒
·没有雄心壮志,没有成佛度众生的心,就是劣心
·受了菩萨戒,不学也不修,乃至退菩提心,这都是没有舍掉劣心的表现
·不求更高的成就,就是劣心的表现,不舍掉劣心,菩提心发不起来,
即使发了也没有力量
总三聚正学之法 七众戒 不起一念小乘自利之心
持声闻律舍劣心 |
在出离法的基础上,靠菩提心圆满大乘,
这是修行的总路线
“持声闻律舍劣心”,这句话最最重要,能海上师法流走的是什么路线?一条总路线就是“持声闻律舍劣心”。发要发菩提心,修要修出离法,在出离法基础上,靠菩提心修菩萨道,圆满大乘功德,所以这叫“总三聚正学之法”。三聚净戒就是菩萨戒,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这三种戒聚合起来叫菩萨戒。这个菩萨戒是最圆满的,菩萨戒里就包含着律仪戒,所以这句话,把三聚戒正学的法总结了,所以这句话特别重要。
三聚净戒,首先就是律仪戒
佛教传到中国来,中国佛教自称是大乘佛法,讲的念的都是大乘经典,这没错,可是有一个缺点,修的人连出离法都不知道,也不学也不修也不讲,为什么?看不起小乘啊。好像大乘跟小乘可以分开来似的,好像修大乘的人可以不修小乘、不修出离法。后来又发展得更不像话了,只受菩萨戒不持律仪戒,却说“我是大乘,声闻戒是小乘”。三聚净戒,首先就是律仪戒。所以声闻戒要持的。声闻戒就是七众声闻弟子的戒,咱们都是七众弟子里边的一个。但是要舍掉低劣的心、卑劣的心,否则你怎么修菩萨道啊?
没有雄心壮志,没有成佛度众生的心,就是劣心
比如说福鼎居士很喜欢受八戒,又喜欢受菩萨戒,那很好啊。可是你受了菩萨戒,怎么志向这么小,一点没雄心壮志,没有想成佛的念头啊?不敢想“我将来要成佛”,你这颗心就是劣心。你心里想,“现在众生度得了吗?”你这个心就是劣心。受了菩萨戒没有行动,不过是一个空架子。
受了菩萨戒,不学也不修,乃至退菩提心,
这都是没有舍掉劣心的表现
现在犯戒的人,照样会拿出一个受戒的红本本来,这个红本本起什么作用?有的人看见这儿有讲菩萨戒,那么来听听菩萨法。有一种人呢,他干脆听也不听,他什么都不要,只要一句,那你受菩萨戒,受出什么名堂?你受了你又不去修,起什么作用?
还有一种更好笑,来听几天,害怕了,不敢听了。说“这样子的要求,我怎么做得到啊?”受菩萨戒是你自己受的呀,你受了就要做到啊。受了不做到,就叫犯戒,佛说“犯戒地狱苦”。
还有的人呢,更加糟糕,听听菩萨道的修法,再看看发菩提心的人,尤其是集中眼光来看我傅老师,结果他菩提心退掉了,“傅老师啊,像你这样发菩提心我做不到,这个苦我受不了,我宁愿不要发菩提心了。”这种人更糟糕了,连菩提心都退掉了。诸如此类,都是没有舍掉劣心的表现。
不求更高的成就,就是劣心的表现,不舍掉劣心,
菩提心发不起来,即使发了也没有力量
劣是最最低等的。从前我小时候念书,分五等,超、优、中、可、劣,劣是最后一等。拿你们念佛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的同学来说,你到底想往生哪一品啊?一般只求一个下品下生,“上品我怎么做得到呢?又要这样,又要那样,我只要进了莲花就可以了,管它上品下品。”(众笑)这就是劣心的表现,有了劣心不肯舍掉,重担是挑不起来的,菩提心也发不起来,即使发了也没有力量,发了也要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