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可以开,但不能随便开,要有原则的
提要:
·为了“受戒有功德”,有人已经受了戒,一有机会就去重受。不懂法,
还有什么功德?
·戒可以开,但不能随便开,要有原则的
·不能忽视律仪戒,但不能没有菩提心,如开戒对护持正法有利,
能广度众生,就应该开
·死板板的,一点不灵活,很难干成大事业
·死板板的人,连两分钱也不肯布施
为了“受戒有功德”,有人已经受了戒,
一有机会就去重受。不懂法,还有什么功德?
拿律仪戒、菩萨戒来说,“律仪戒是自利,菩萨戒是利他”。有的人受了五戒,又受了菩萨戒。经常来听法的,能够明白戒的内容。有的居士不听法,可是哪儿有授菩萨戒,他就挺高兴去受菩萨戒,哪儿授五戒,又去受五戒。我总是有点奇怪,平时庙里人不多,怎么一到授五戒、菩萨戒,人就特别多。是新发心受的,还是受过了又去受了?如果是受过了又受,这就不懂法了。五戒你从前受过了,不能再重受了。五戒,照佛的规定,只能受一次,你去受两次,这个法给你搞得乱七八糟了。菩萨戒可以重受,那是你犯戒了去重受,你没犯戒,去重受菩萨戒干什么?有的人受了菩萨戒又去重受,实际上,他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犯菩萨戒,“反正我多受一次总是好的”,就算你上次受了全犯光了,这次又重受,重受了不久又犯了,因为不懂啊,什么都不懂,只晓得“受戒有功德”,他是为了功德去受戒的,不是为了持戒而受戒。你受了戒又犯戒,还有什么功德呢?
戒可以开,但不能随便开,要有原则的
律仪戒跟菩萨戒有时候会发生矛盾,自利跟利他有时候也会发生矛盾。五戒还好,只有五条,前四条是根本戒,根本戒很严重的,那不能随便开戒的啦,开是可以开,但不能随便开,要有原则的。出家人的戒,比丘有两百五十条,那是很细的,这样细的戒,跟菩萨戒肯定有矛盾,那么你到底照哪个做啊?所以要看情况的。
不能忽视律仪戒,但不能没有菩提心,
如开戒对护持正法有利,能广度众生,就应该开
戒不能随便开的。不应该开戒的时候,你就不能开。有的时候对护持正法,对佛教兴败有极大关系,开戒能够广度众生,这个时候你不开戒,你就是退失菩提心,就犯了菩萨戒。所以两者都要,就看我们怎么样去融通。为了要掌握好,你就要多懂一点佛法,你佛法懂得太少,掌握不了,结果变成你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如果我们能够学好、修好,这里边的矛盾就没有了。这里这句话就解决矛盾了:不能忽视律仪戒,但不能没有菩提心。
死板板的,一点不灵活,很难干成大事业
“劣心”是什么?总是把自己看得很低,没有雄心壮志。如果我们把自己束缚得很紧的话,就很难发大心,很难干大事。打个比方来说,做生意的人死板板的,一点也不灵活,能办得出大事吗?有的人做生意是很死板的,两分钱他都一点不肯少的。有人做生意就两样,“你货先拿去,等卖出去了你再付钱好了,卖不光你给我退回来。”这样生意就做得大了,因为你比人家善巧嘛。死板板的人,人家说,“我很喜欢这个货,但是我钱带得不够,你反正跟我认得的,我明天来跟你付好不好?”“那不行,有多少钱买多少货,你明天再来买好了。”人家没办法,只好回去了。再跑到路边看看,这个货路边也有呢,明天他就就近买了,他干嘛要跑到你这儿来?这是举举例子。
死板板的人,连两分钱也不肯布施
我讲一件事情给你们启发启发。那个年代,沿路根本没有什么酒家,是叫食堂,就是吃饭的地方。我么喜欢走路,也怕花车钱,上海市内再远的路我都是两条腿走去的。走路容易肚子饿,那一天时间没掌握好,到吃中饭的时候,才走了一半路,赶回家去吃饭嘛,肚子实在饿,看到旁边有个食堂,我就想在食堂里吃吧。食堂里吃,当然要比家里多花一点钱,但是肚子饿没办法。那个时代吃饭要排队的,你先到一个收款的地方去付钱,领一块牌子,或者他给你写一张纸条,然后送到厨房里去,你自己去领饭领菜,或者他给你送出来。
怎么等来等去,前面怎么这么慢了?心里着急,难免想去看看到底啥个事情,原来是前面窗口停下来了,什么事情啊?店里的人说,“还少两分钱。”这两个女的,可能是从北方人来到上海的,摸来摸去摸了很久,没有。里边人很耐心,等你摸出来了再说。(众笑)这两个女的也想吃饭啊,正在很窘的时候,我说“她两分钱,我来付吧。”那么“好好好。”你看死板得这个样子,两分钱都不肯布施,后面等的人时间浪费了他也不管的。后来我吃饭了,刚才这两个北方的女孩子坐在斜对面,经常朝我看看,我倒给她们看得挺不好意思。(众笑)当然她们这个看是表示非常感谢:现在还有你这样的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