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海上师讲:“戒为一切功德生源,如海为一切大宝所出,广大不狭心,方能称海,故学律,应学律藏全体。
戒海者,谓行者不可离戒,如船不可离水,置于陆地即是坏船也。
|
“戒为一切功德生源。”功德从哪里生起来?功德的源泉在哪里?在戒那里。所以说功德生源在于戒海,生源就是生起功德的源泉。
“如海为一切大宝所出。”大家知道有许多宝是从海洋里出生的。海是又广又深,表功德极大。居士只受五戒,比丘受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其实二百五十戒跟三百四十八条戒性质是相等的,都称具足戒。为什么比丘尼戒要多一点呢?因为女性烦恼比较重,所以佛开的对治女性烦恼的处方,药也多一点。女性到底有多少烦恼呢?你们去读《大爱道比丘尼经》就知道了,至少女性有84态,在男身中是很少见到的。虽然五戒中的根本戒跟出家人根本戒是相同的,不过五戒只有五条,也就是说在支分上不够细,不够广,不够深。所以出家的功德比居士大得多。打个比方说,二百五十跟五,二百五十大五十倍了。这里把戒称作海,意思就是戒律像海那样广大,像海那样渊深。
“广大不狭心,方能称海”。人能够发心持二百五十条戒,这个心可不是小心,应该是大心。所以有的居士心里想,出家是好,要我持二百五十条,我发心可发不起来呀。
既然一个出家人能持二百五十条戒,在持戒这件事上,你的心就广大了。既然戒广大了,出家人学法的心也要广大,有八万四千烦恼就有八万四千法门去对付它,所以要法门无量誓愿学。
反过来说,假如出家人受了戒,连戒本也没有背出来,或者他只知道持一条二条三条戒,这就不广大了。这样的人我看他在修行上也发不出大心来,很难行菩萨道。看见众生起烦恼,他也起烦恼,起烦恼的人都是心量小。持戒的人有广大心,而不是狭小心,方能称海,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你的戒就称不了海。
“故学律,应学律藏全体”。既然受了戒就要学戒,不学戒,你怎么持得起来啊?学戒可不是五天十天就能学完的。就算讲得快一点,每条讲个两三句话,五天十天讲完了,可你还是持不起来,众生的习气太重了。修行就是把我们熟悉的烦恼习气变生,把我们不熟悉的戒定慧变熟。戒要熟,可是你光听上几天能熟练吗?就算你把戒本都背出来了,但是一到生活中往往记了这条忘了那条,一没做到就犯戒,所以学戒必须五年。说二百五十条要学五年吗?五年里对你培训练习啊,教你怎么持起来,五年学下来,你也已经熟练了,那时你才安全。“故学律,应学律藏全体”。学戒,不仅仅是光学戒条,还要学律藏里的种种的规定。
“戒海者,谓行者不可离戒”,海是比喻,行者就是修行人,你既然是修行人,就不可以离开戒,“如船不可离水,置于陆地即是坏船也”,犹如船不能离开水,你把船放在陆地上,日晒雨淋,这条船就要坏掉。又如房子要有人住,房子没人住,就容易坏。假如修行人身上没有戒,就好比你出门走东走西没把戒带在身上,把戒存在仓库里,等你回来,也就发霉了。
|
能海上师讲:“广”者,律之教理法相,“深”者,正宗阿含,会通经律,契入无我,速入涅槃。 |
“‘广’者,律之教理法相。”律藏里的教理、法相非常广。你们出家同学有极其殊胜的因缘,可以深入律藏,在家居士就不能看出家人的戒,自然也不能看律藏。顺便说一句,我家藏书里有一本《四分律》,这本《四分律》怎么会到我家里我也记不得了,可是我包起来始终没有看过,一看就违背如来教导,有罪过。可惜现在有些佛经流通处把《四分律》放在玻璃橱窗里,只要花钱就能买,也太不严肃了,这就是末法现象,全是金钱挂帅,只要能赚钱什么都可以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