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害苦了多少年轻人,大家一致公认自由恋爱好,彼此先交朋友,互相了解了解。可是常听到老人这么说,“你们都是自己看中的,怎么结婚以后经常吵架?我们过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之后也没有怎么吵嘛,奇怪!”所以世间上一切都叫有漏法,只有佛法才是没有漏洞。
佛法怎么讲?要解决矛盾根本还在于断烦恼。如果你烦恼轻,道德修养高,古时候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照样有的家庭挺和睦的。自由恋爱,说是大家相互了解,了解是好事情,但是你贪瞋痴也在发展,结果了解一个离一个,了解一个离一个,这样你了解十个也不顶事啊。碰不是人跟人碰啊,人都是好的,是烦恼跟烦恼碰。每个家庭都有一肚子苦账,为什么能维持下去啊?靠彼此谅解嘛,能彼此谅解你烦恼就轻了。
什么叫有智慧?你在小范围里搞得没有矛盾,这是小智慧,你在大范围里搞得没有矛盾,你有大智慧。在三皈依里有一条: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佛弟子应该要具有这种能力,要统理大众,统理到一切没有障碍,那才叫修行。你想离开大众搞一个精舍,舒舒服服在里边修行,那么当年释迦太子何必离开皇宫?现在搞精舍的那些人真好比是金丝鸟笼里的金丝雀,能飞向太空吗?所以在生活里在工作中,如果你考虑问题是为大众考虑,你这就是智慧,你只考虑自己,从来也没有考虑你这个方法会跟别人有抵触,会跟大众的利益有矛盾,你肯定会碰得焦头烂额。
有人经常说这句话,“这儿你们都跟我合不来”,意思就是错都是人家的,我总是对的。“合不来没关系,我就走”,你走到哪里去啊?走东走西还不是那句话:你们跟我合不来。
有的人跟大众合不来,却跟某两三个人特别合得来,这种情况往往好景不长。我跟你们相处的日子长了,形形色色也看得多了,这两三个人本来很合得来,谈起话来真投机啊,因为还没有利害冲突,一到有矛盾冲突了,你要照你的做,我要照我的做,又合不来了。比如春天的时候,大家矛盾还比较少,这两个人谈得来。一到夏天,一个开风扇,一个关风扇,就吵起来了。所以,即使你碰到两三个人能合得来,可你们都是为个人考虑,这也长久不了。百姓百姓一百条心,哪有一模一样的人?只有改变自己,你为大众考虑,那你跟谁都合得来,这就是智慧的表现。
今天我们讲,“恒常安住调伏所瓦德”,调伏是戒律的另一个名称,所以戒又称调伏戒。调伏是从戒律的功德,戒律的作用上来说的,戒律具备调伏身口意的作用,调伏身口意的功德。调伏身口意就是修行,而且是最实在的修行。现在有句话叫“要干实事”,调伏身口意,这就是修行上干的实事,自利也就是这么自利的。
一个人无非就是身口意三业所成。释迦佛跟儿子罗睺罗说,“汝今罗睺罗,于身口意业,应数正观察,念诸佛圣教。”要他好好的看住自己的身口意,释迦佛给自己儿子的法门,还会差吗?调伏自己,戒也有调伏的作用,定也有调伏的作用,慧也有调伏的作用,但是戒定慧还是以戒为首,总得有个基础吧,地基不牢,高楼大厦就盖不上去,所以戒是很重要的,这就好比是地基。虽然定跟慧的层次,定跟慧的境界随着修行的进步能一层高一层,一个境界高于一个境界,乃至能一直圆满到成佛,但都要以戒为根本,你即使能在地上盖起高楼大厦,可是这个地基还是根本。
如果一个人持戒真的持得好的话,用不着口里经常喊,“我是持戒的”,“你怎么不像一个持戒的?”“这个地方没有戒”,也用不着自我介绍,“我是哪一年受的戒,我持戒持了二十年了”,“我从小吃长素的”,“我进佛门五十年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这个人具有慧眼的话——慧眼就是能够以佛法的智慧观点来看问题,他看你就看你的身口意,如果你身口意都管不好,你持的戒起什么作用呢?仅仅是挂名持戒,实非持戒。夸夸其谈,自我标榜,只会蒙蔽一些不懂佛法无知的人。
所以我说,你修行修得好不好,我不看你唸了多少佛号,《佛说无量寿经》唸了三千又三千又三千,或者你一天要唸一部《地藏经》,我看你的脾气怎么样,改好了没有。你们假如要看这个人修行修得怎么样,可以看他的头发,这个人的头发软了,说明他有修行功夫。从头发里就可以看出他的脾气,头发软了脾气软了,古人不是说过怒发冲冠吗?发起怒来头发可以把帽子冲掉,这个头发多硬啊?一个人脾气硬了,样样都硬,头发硬,皮肤也硬,走起路来两条腿也是硬的,“噔噔噔”,动作很粗,声音很大。即使是握握手,他也握得你哇哇叫,(众笑)连说话也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