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关于这颗心

关于这颗心 (122)
      ——戒·定·慧

[泰]  阿姜查著  赖隆彦译


见法、知法、修法、证法,才能放下重担

修行最殊胜的事,就是领悟法。为何佛陀必须要长养一切德行呢?如此他才可能领悟法,并让其他人也都能见法、知法、修法与证法——如此一来,他们才能放下重担。

快乐与痛苦的生起,都一定要有个自我,要有“我”和“我的”的表象。若这些事一生起,心立即趋向胜义,就能去除表象,除去对那些事物的喜欢、厌恶与执著。就如遗失珍爱的东西,当重新找到它时,我们的不安就会消失。当培养法的修行,而达到法、见到法后,每次一遇到问题,我们都能立即当下解决问题,它完全消失、放下、解脱。

我们为何仍无法到达、放下?那是因为还未清楚地看见过患,我们的认识是有缺陷的。若如佛陀和阿罗汉弟子们一样清楚地知道,就一定会放下,而问题也会毫无困难地完全解决。

当你的耳朵听到声音时,就让它们做自己的工作;当眼见色而执行功能时,就让它们如此做;当鼻嗅香时,让它做自己的工作;当身触受时,让它执行其自然功能。若我们只让感官执行其自然功能,问题怎么会发生?根本不会有问题。

同样地,那些属于表象的事物,就让它们归于表象,并认出何者为胜义。只要做个觉知者,觉知而不固着,觉知并让事物回归自然。

要觉知法,你们必须以此方式觉知,换句话说,以超越痛苦的方式觉知。这种知识很重要:觉知如何做事、如何使用工具,以及觉知世上一切科学,都有它们的位置,但那并非最高的知识。必须以我在此所解释的方式去觉知法,无须先知道太多,对于法的修行者而言,只要这样就够了——觉知,然后放下。

你知道,这并非说必须死后才能超越痛苦,在此世就能超越痛苦,因为你知道如何解决问题。你知道表象和胜义,就在此修行,就在此生觉悟。

当我们坚持自己是对的,便已走入邪见

你可能会好奇:“为何阿姜一直说这个?”除了实相之外,我还能教什么?但虽然它是实相,也不要紧抓着它!若你们盲目地执著它,它就会变成谬误。这就如抓住一只狗的脚,若你不放手,狗就会团团转,并且咬你。

试试看,若不放手,你一定会被咬。表象的世界也是如此,我们依照世俗法生活,若将它们抓得太紧,它们就会带来痛苦。只要放手,让事情过去。

当我们坚持自己一定是对,因而拒绝对其他任何事或人开放时,就是走错了,已走入邪见。当痛苦生起时,它从哪里生起?就从邪见生起。

因此我说“要空,不要执著”。“对”只是另一个假说,只要让它通过;“错”则是另一个表象,只须随它去。若你觉得自己是对的,而别人却说你错,别争辩,只须放下,一旦觉知就放下,这是正道。

通常情况并非如此,人们彼此互不相让,那就是为何有些人,甚至连修行人,都还无法觉知自己的原因。他们可能会说些愚不可及的话,却自以为很聪明,或说些让别人听不下去的蠢话,而自以为比别人更聪明。有些人连法都听不进去,却自以为很精明,自己才是对的,他们只是在宣传自己的愚蠢罢了!

任何漠视无常的言语皆非智者之言

所以,智者说:“任何漠视无常的言语,皆非智者之言,而是愚者之言。那是困惑之言,是不知痛苦即将在那里生起的人所说。”例如,假设你明天决定去曼谷,有人问你:“你明天要去曼谷吗?”你回答:“我想去曼谷。若无耽搁,我可能会去。”这就是心中有法的言语,是心存无常之言,有考虑到实相——世间短暂与不确定的本质。你不会脱口就说:“是的,我明天一定会去。”

不止于此,修行变得愈来愈微细。若你未看见法,明明是错的,却可能自以为对,其实字字句句都偏离实相。简单来说,我们所说或所做的任何事,凡是会造成痛苦的,就应被视为邪见,那是愚痴与无明。

大多数的修行人并不如此思惟,凡喜欢的就认为是对,他们只相信自己。若收到一个礼物、一个头衔、一次晋升或一句赞美,就认为很棒,并因而骄傲与自大。他们不会思惟:“我是谁?这个好是好在哪里?它来自何处?别人也是同样的吗?”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