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关于这颗心

关于这颗心 (123)
      ——戒·定·慧

[泰]  阿姜查著  赖隆彦译


学习在当下解决自己的问题

佛陀教导我们,应以平常心处事。若不认真考虑这一点,愚痴仍会深埋在我们心底——我们依然会被财富、地位与名声所蒙蔽。我们由于它们而变成另一个人:认为自己比以前更好,自己是特别的。

事实上,人其实并没有什么,无论我们怎样,都只是表象。若移除表象,看见胜义,就会了解那里并没有任何东西。只有普遍的特征——开始时出生,中间变化,最后灭去。若看见这点,问题就不会生起,我们就会知足与平静。

只有当我们如五比丘一样思考时,麻烦才会生起。他们起先遵从老师的指导,当老师改变修行时,却无法了解他。他们认定佛陀已放弃,且回复放纵。我们可能也会如此做,执著旧方式,并认为只有自己才对。

因此我说:修行,同时也要观察修行的结果,特别是在你拒绝遵循老师或教法,双方有冲突时。无冲突时,事情都很顺畅;在有冲突与不顺畅时,你就制造出自我,并让事情僵化,执著己见,这是“见慢”。即使是对的事,若执著它,拒绝对任何人让步,那它也会变成错的。固执正确只是生起自我,而没有放下。

这点带给人很多麻烦,除了那些了解的修行人之外。若能了解,且是个机敏的行者,你们的反应将是即时的,二话不说就放下。执著一生起,便立即放下,能迫使心当下就放下。

你们必须了解这两种功能的运作:执著与抗拒执著。你们每经历一次法尘,就应观察这两种功能的运作。只要看着它们,经常如此思维与修行,执著就会减轻,变得愈来愈少。正见增长,邪见逐渐消退;执著减少,不执著会生起,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如此。

请深思这点,学习在当下解决自己的问题。

第十五章 趋向无为

闻法的要点是首先是对还不了解的事,建立起一些了解,澄清它们;其次,是增进对已了解事物的领会。

我们必须依赖法的开示来增进了解,关键因素即是聆听,心是重要的元素,它能认知好坏与对错。若失去正念一分钟,我们就是疯狂了一分钟:若失去正念半小时,我们就是疯狂了半小时。心失去正念多久,我们就是疯狂了多久,那就是为何闻法时要特别注意的原因。

学习法的目的是为了止息痛苦

世上一切众生都难逃痛苦的折磨,学习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彻底消灭痛苦。

痛苦之所以会生起,是因为我们并未真正觉知它。无论我们如何尝试通过意志力或财富去控制它,都不可能;唯有透过正念、正知,觉知它的实相,它才可能消失。这不仅仅适用于出家人——比丘、比丘尼与沙弥,同时也适用于在家人,任何人只要觉知事物的实相,痛苦就会自动止息。

好与坏的状态都是恒常的实相,法的意思就是恒常展现自己。混乱就维持它的混乱,平静则维持它的平静,好与坏都各自维持它们的情况,就如同热水维持它的热——它不会为任何人而改变,无论你是老或少,或是何种国籍,它都是热的。

因此,法被定义成“维持它的情况”。在修行中,必须知道冷热、对错、好坏,例如若知道不善法,我们就不会去制造让它生起的因。

这就是法的修行。但有许多人研究、学习、修行它,但仍不能与法相应,无法止息心中的不善因与动乱。只要热的因还在,就无法避免那里会有热。同样,只要迷妄的因还在心里,就无法避免它,因为它就从这源头生起,只要源头未消除,迷妄就会再次生起。

每次做好事,善就会在心中生起,它是从因生起,这就名为善。当了解因,我们就能创造它们,而果也自然随之而至。但人们不常创造这正确的因,他们很想要善,然而却不做好事,所得的都是恶果,让心卷入痛苦之中。

人们现在都只想要钱,认为只要得到足够多的钱,一切就没问题了。因此,他们将时间都花在找钱上,而不追求善。这就如想要肉,却不使用盐保存,而将肉放在屋里,任其腐坏。那些想要金钱者,不只应知道如何赚钱,同时也要知道如何保管它。若你想要肉,不能买回来后就什么都不管,它只会烂掉。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错误思考的结果就是混乱与迷妄。佛陀教导法,好让人能根据它来修行,进而知法、见法与证法——让心成为法。当心成为法时,就会达到快乐与知足。生死轮回存在于世间,而止息痛苦也同样在这世间。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