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关于这颗心

关于这颗心(15)
      ——戒·定·慧

[泰]  阿姜查著  赖隆彦译

第四章 了解戒律

若心毫无疑惑,违犯当下就解除

就胜义谛而言,事实上无须通过忏悔罪过的例行程序。若了解心是清净的,毫无疑惑,那些违犯当下就解除了。我们尚未清净,是因为还有疑惑,还在摇摆不定。我们并非真的清净,因此无法放下,关键是未看见自己。戒律犹如保护我们免于犯错的围墙,因此必须谨慎对应。

若你尚未亲自了解戒律的真实价值,对你来说,它是困难的。在我到巴蓬寺之前的许多年,便决定放弃金钱,大部分的雨安居期间,我都在思考这件事。最后,我抓起钱包走向当时共住的一位摩诃比丘,将它放在他面前。

“摩诃!请收下这笔钱。从今日起,只要我是比丘,就不会接受或手持金钱,你可以当我的见证人。”

“收起来,朋友!学习过程中你可能会需要它。”他无意收下这笔钱,觉得很尴尬。

“你为何要舍弃这些钱呢?”他问道。

“你不用担心我,我已下定决心,昨晚就决定好了。”

了解害处舍弃就不难

从他拿钱那天起,我们之间就好像有了隔阂,无法再相互了解。至今他仍是我的见证者,从那天起我就再不曾使用过钱或从事任何买卖。我对用钱的各方面都非常自制,虽然未做错任何事,还是经常小心翼翼,以免犯错。

我内心保持禅修,无须钱财,我视它如毒药。无论你把毒药拿给人、狗或任何动物,无可避免地都会导致死亡或痛苦。若清楚了解这点,就会经常提防不要误拿毒药。当清楚了解其中的害处时,要舍弃它就不会太困难。

若我对别人供养的食物有疑惑,就不会接受,无论它有多美味或精致,都不会吃。举个简单的例子,如生的腌渍鱼。假设你住在森林里,外出托钵只收到裹在叶子里的米饭和一些腌渍鱼。当你回到住处,打开小包发现那是生的腌渍鱼──二话不说,扔掉!吃白饭总比犯戒好。必须要能如此做,才能说你真的了解,然后戒律就会变得很简单。

若其他比丘想要给我生活必需品,例如钵、剃刀或任何东西,除非我知道捐赠者是受持同等戒律标准的同修,否则我不会接受。为什么?你如何能相信那些不持戒的人?他们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不持戒的比丘不了解戒律的真实价值,那些东西很可能是以不正常的方式所得。我就是那么谨慎。

结果一些同修比丘常会以异样的眼光看我。“他不合群,他不好相处。”但我不为所动。“嗯!到死时我们就能相互交融了。”我心想:“届时,我们都是黄土一抔。”我自制地生活,沉默寡言,对别人的批评不为所动。为什么?因为即使解释他们也不会了解,他们根本不懂修行。

就如以前当我受邀参加葬礼时,有人会说:“别听他的!只要把钱放进他的袋子里,别让他知道就好了。”我会说:“喂!你们认为我是死了或怎样了?你知道只是因为有人称酒精为香水,并不会让它变成香水,但你们想要喝酒时便称它为香水,那么就去喝吧!你们一定是疯了!”

保持离欲心,正确地了解戒律

这么一来,戒律就可能会变得很困难。你必须少欲知足,并保持离欲心,你必须正确地了解。有次当我行经沙拉武里省时,我的团体前往某个村庄寺院暂住。该寺住持的戒腊和我一样。清晨,我们都会一起托钵,然后回到寺院放下钵。不久,在家人将几盘食物放进会堂,然后比丘们会去拿起来打开,排成一列,作为正式供养。一个比丘会将手指放在这一列末端的盘子上,一位在家人则将手放在另一端的盘子上,然后比丘们便拿过来分配着吃。

当时大约有五名比丘和我一起行脚,但没有人去碰食物。我们托钵得到的只有白米饭,因此虽和他们坐在一起,我们只吃白饭,没人敢吃盘里的食物。

这种情况持续了好几天,我开始感觉到住持对我们的行为感到不安。可能有僧众前去对他说:“那些来访的比丘不吃任何食物,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了。”

我必须再多待几天,因此前去向住持解释。

我说:“法师!我可以打扰您一会儿吗?我恐怕你和其他僧众对我们不吃在家人供养的盘中食物感到困惑。我想对您澄清它真的没什么。法师!那只是因我所学的接受供养的修行方式就是如此。在家人放下食物,然后比丘们前去打开餐盘,做好分配,并将之视为正式的供养,这是错误的,是犯突吉罗罪。具体来说,若比丘手持或接触尚未正式供养到手里的食物,会玷污食物,凡吃那食物的比丘依律都是犯戒。

“只是因为这样,法师!我并非要批评任何人,或要迫使你和其他比丘改变规矩,完全不是。我只是想让您知道我良善的动机,因为我可能要在此地再多待几天。”

他双手合十说道:“善哉!善哉!在沙拉武里我还未看过一个持戒如此微细的比丘,现在已找不到这种人了。若还有,一定是住在沙拉武里之外。容我赞叹你们吧!我丝毫不会反对,这非常好。”

译注:

①戒律禁止比丘吃生的肉或鱼。

②虽然比丘接受金钱是犯戒,但许多比丘仍如此做。有些人只是表面上不接受,最后还是会接受。这可能是此例中的在家人看待阿姜查拒艳接受金钱态度的由来,他们可能心想阿姜查会接受金钱,只要不是公然拿给他,于是想把钱偷偷塞进他的袋子里。

③善哉:传统巴利文,表示收到祝福或教法,表感谢、赞同之意等。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