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为何我们生于此?④
有了家眷,就只能待在限制区
当人们新婚时,夫妻相处融洽,但年过半百后,却无法相互了解。无论太太说什么,先生都难以忍受,而无论先生怎么说,太太也都充耳不闻,彼此形同陌路。
我是持平地说,因为我不曾结婚。我为何不曾组过家庭呢?只要看“家眷”(household)①这个字,就可知道它是怎么一回事。什么是“家眷”呢?“眷”就是种“约束”(hold),若有人拿绳子将坐在这里的我们捆绑起来,你作何感想?那就叫做“被约束”(being held),范围受到限制。男人住在其限制范围内,女人亦然。
家眷这词颇为沉重,不要小看它,它是个真正的杀手。眷爱或约束是痛苦的象征。你哪里也去不了,只能待在限制的范围里。
我们再看看“家”(house)这个字,它是指“闹哄哄的地方”。你们烤过辣椒吗?整间屋子都很呛人,熏得人眼泪直流。“家眷”这个词就透露了烦恼的讯息,它不值得投入生命,因为它我才能出家,并坚持不还俗。
家眷是令人恐惧的,它会困住你,让你无法脱身。你必须操心孩子、金钱与其他各种问题,到死都争吵不休。但你能去哪里?你被绑住了,无论它有多痛苦,你哪儿也去不了,泪流不尽。若无家的束缚,也许就可不再流泪,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谁说受够了,那只是在骗自己
仔细深思这一切,若你还不了解,也许未来会了解。有人已学过它而到达某种程度,有人则已快解脱束缚。“我应留下来或该离开呢?”巴蓬寺大约有七八十间茅棚,当快住满时,我告诉执事比丘留下几间空房,保留给一些和配偶吵架的人。结果不出所料,没多久就有位女士拎着皮箱前来。“隆波,我受够了这世界。”“唉!别那么说,没那么严重啦!”然后丈夫也来说他受不了了。待在寺院两三天后,他们的厌世感就消失了。
他们说受够了,那只是在骗自己。
他们前往茅棚独自静坐,不久后便开始心想:“老婆何时会来请我回家?”他们并非真的知道问题出在何处。在某些事情上一遇到挫折就到寺院来,在家里任何事都看不顺眼:丈夫不对,妻子不对。但经过三天安静的思考后,“嗯!老婆才是对的,是我错了。”“老公是对的,我不该这么难过。”他们换边站了。
事情就是如此,所以我看淡世间,我已知道它的前因后果,因此选择比丘的生活。
这是你们的家庭作业。无论你们是务农或在城里工作,好好地思考我说的话。问你自己:“我为何出生?我能带走什么?”反复地问自己。若切实去做就会变得有智慧,否则便会继续无知。若现在无法完全了解,也许不久后就能了解。“哦!那就是隆波所说的意思,我以前一直无法了解。”
我想今天这样就够了。若讲太久,这把老骨头会太累了!
第七章 欲流 ①
欲流,即耽溺于色、声、香、味、触的感受里。因我们只看外在,未向内看,所以才会耽溺。人们不看自己,只看别人,他们能看其他任何人,却看不到自己。这并不困难,只是人们还未真正去尝试而已。
例如看到美女,你会有何反应?你只是在看自己心里的东西而已。看到女人时是怎么一回事?当你看见脸时,就看见其他一切。你了解吗,眼睛只看到一小部分,心接着就看见其他一切,它为何如此迅速?
佛陀把修行留给我们去做
那是因为你已陷入欲流中,被困在自己的意念与幻想中。就好像你遭到别人控制成为奴隶,他们叫你坐下就得坐下,叫你走路就得走路。你不能违抗,因你是他们的奴隶。受感官奴役也是如此,无论你多么努力,就是无法摆脱它。若想请人代劳,那只会带来更多麻烦,你必须亲自解决它。
因此,佛陀把修行、解脱痛苦留给我们去做。例如涅槃,佛陀已彻底觉悟,为何他不详细描述涅槃呢?为何他告诉我们要自己去修行,并找出答案呢?有人真的为此发愁:“若佛陀真的知道,”他们说:“他早就告诉我们了,为何要有所隐瞒呢?”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们无法那样看见实相,必须练习、修行,才可能看见。佛陀只是指出开发智慧的方法,如此而已。他说我们必须修行,唯有修行者才能达到目标。
但佛陀所教导的道路,和我们的习性相抵触。少欲、自制──我们并不真的喜欢,因此会说:“为我们指出道路,指出涅槃之路,好让喜欢安逸的我们也能到达那里。”智慧的情况也是如此,佛陀无法为你指出智慧,它不是件能被随意转送的东西。佛陀只能指出开发智慧的方法,至于能开发多少,则取决于个人。人们的福报与积德生来就不同,对“法”的领悟也有快慢的差别。佛陀和弟子们都必须为自己修行,虽然如此,他们仍依赖老师们的忠告及其教导的修行技巧。
译注:
① 这是一个泰语的文字游戏。泰文的家庭是khrop khrua,字面上是灶房或火窟。英译本是选择一个相对应的词来表示,而非依泰文直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