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关于这颗心

关于这颗心(32)
      ——戒·定·慧

[泰]  阿姜查著  赖隆彦译

第二章 内心的平衡

安定内心的意思是,寻找到正确的平衡。若你过度勉强心,它会太超过;若你不够努力,它又会错失了平衡点。

通常,心不是静止的,它不时在动摇,我们必须巩固它。让心强壮和让身体强壮不同,要让身体强壮,就得锻炼它、勉强它;要让心强壮,则得让它平静,不胡思乱想。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心从未平静,它不曾拥有过定的力量,因此,我们必须在一个范围里将它建立起来。我们禅坐,与“觉知者”同在。

专注于呼吸使身体轻安

若强迫呼吸变长或变短,我们就无法平衡,心也不会变得平静。就如我们初次使用缝纫机,在实际缝东西之前,得先练习踩机器,以使动作协调。修习入出息念也是如此,不要在意它是长或短、弱或强,就只是注意它。我们只是随它去,随顺自然地呼吸。

当它平衡时,就可以将呼吸作为禅修的所缘。当吸气时,气息是从鼻端开始,中间是胸部,最后则到腹部。当吐气时,顺序则正好相反。过程中,只要注意鼻端、胸部与腹部。注意这三点是为了让心稳固,限制心理活动,以便让正念与正知能轻易地生起。

当注意力安住在这三点上时,就可放下它们,只单独专注于气息进出的鼻端或上唇,无须再跟着呼吸上下,而是在鼻端建立正念,注意这一点上的呼吸――进、出、进、出。

无须特别去想些什么,只要专注于这项简单的工作,让心活在当下。不久,心就会平静,呼吸也会愈来愈微细,心与身都会变得轻安。这是禅修正确运作的状态。

持续觉知心是否安定

坐禅时,心变得愈来愈微细,无论它在何种状态,都应尽量觉知它。在那里,心理活动和轻安并存,此时有寻,它是将心带入思维主题的举动,有多少正念就有多少寻。然后“伺”会紧接着出现,围绕那主题进行思维。

各种微弱的所缘可能会不时生起,但我们的正知是关键――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们都持续觉知它。当我们更深入时,仍要持续觉知禅修的状态,觉知心是否安定。因此,定与觉知两者便都现前。

有一颗平静的心,并不表示都没有事情发生,所缘还是会生起。例如,当我们说初禅时,会说它有五禅支,除了寻与伺之外,还有喜会随着禅修主题生起,然后是乐。这四者在轻安生起时并存于心,它们是单一的状态。

第五支是一境性。你们可能会质疑,在同时有其他禅支存在的情况下,怎么可能是一境性?这是因为它们在轻安的基础上全都成为一体,它们一起被称为定的状态。它们不是日常的心理状态,而是禅定的要素。这五种特相,都不会妨碍基本的轻安,寻不会妨碍心,伺、喜、乐的生起,也同样不会妨碍心。心与这些禅支是一体的,这是初禅。

禅定深入时五盖皆消失

我们无须称它为禅那――初禅、二禅等,让我们称它为平静的心。当心愈来愈平静时,它就会舍弃寻与伺,只留下喜与乐。心为何要舍弃寻与伺呢?那是因为心愈来愈细微,寻与伺的活动太粗糙了。在这个阶段,心停止寻、伺,可能生起狂喜的感受,眼泪也许会如泉涌夺眶而出。

但是,当禅定更深入时,喜也会被舍弃,只留下乐与一境性,最后,连乐也不见了,心达到最细微的状态。此时,只有舍和一境性,其他一切都停止了,心安住不动。

一旦心平静后,上述的情况就会发生。你们无须对它想太多,当因缘条件成熟时,它自己就会发生,这就称为静心的能量。在这个状态中,心不再昏沉,五盖――贪欲、瞋恚、掉举、昏沉、睡眠与疑――都消失了。

译注:

① 寻:是将心投入或令它朝向所缘的心所。伺是保持心继续专注在所缘上。在禅修时,寻的特别作用是对治昏沉睡眠盖,伺则对治疑盖。寻如展翅起飞的鸟,伺则如展翅于天空的鸟。寻和伺的作用强,心可长时间安住于所缘,达到禅定。

②参见注①。

③五禅支:诸禅由称为禅支的心所分别,通过逐一舍弃较粗的禅支,增强定力以提升较微细的禅支,即能进入更高的禅定。初禅有寻、伺、喜、乐、一境性五禅支;第二禅有喜、乐、一境性;第三禅乐、一境性;第四禅有舍、一境性。

④喜:喜欢或对所缘有兴趣,共有五种:小喜、刹那喜、继起喜、踊跃喜、遍满喜。禅定之喜是遍满喜,生起时,犹如水注满山洞般展至全身。喜禅支对治瞋恚盖。

⑤乐:心的乐受,是脱离欲乐而生,对治掉举和恶作盖。

⑥一境性:巴利语直译是一专之境。此心所是所有禅定的必要因素,其作用是配合其他禅支,密切地观察所缘,能对治贪欲盖。

⑦禅那:即心完全专一的状态,通常包括四色界禅和四无色界禅。

⑧舍:心所法之一,是对所有的心所采取中立的态度。此处之舍为禅舍,是指对第三禅的最上之乐也能不生好恶,无有偏向。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