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发生什么事都随它去
在这一点上,修行变得有些特别。我们必须持有正念与正知,并且不迷失自己。如实觉知事物,这些是禅修的阶段,是心的潜能。无须怀疑任何有关修行的事,在坐禅中,即使你沉入大地,或飞到空中,或甚至“死亡”,都别让疑惑生起。无论心的特质如何,只要保持觉知即可。
这是我们的基础:无论行、住、坐、卧,都要具备正念与正知。无论发生什么事,都随它去,不要执著它。喜欢或讨厌、快乐或痛苦、怀疑或确定――都以伺加以思维,并衡量那些心理特质的结果。
别想为每件事都贴上标签,只须觉知它,了解心里发生的一切事,都只是感觉而已。它们都是短暂的,它们生起、存在,然后消失,就是如此,并无固定不变的实体或自我。它们不值得我们执著,所有东西都一样。
当我们如此以智慧了解一切色法与名法时,就会了解心与身、苦与乐、爱与恨的短暂本质,它们都是无常的。了解这点,心就会厌离,对身与心与一切短暂的生灭现象感到厌倦。当心如此醒悟时,它会寻找出离那些事物的方式,它不会再想执著它们,它了解这世间的不圆满与生的不圆满。
没有什么可以执著
当心如此了解时,无论走到何处,我们都能看见无常、苦与无我,没有什么可以执著。无论去坐在树下或山顶上,我们都能听到佛陀的教导。所有的树都像是同一棵树,所有的人都像是同一个人――当中没有任何殊异之处,它们都同样生起,暂时存在,衰老,然后死亡。
若我们了解身与心的实相,就不会生起痛苦,因为不再执著它们。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会有智慧,即使只是看见一棵树,也会以智慧思考它,或瞧见青草与昆虫,也都能提供思维的资粮。
当归结到这一点时,它们都有相同的命运,它们都是法,是最究竟的。若我们能了解这点,就已完成了旅程,称为“世间解”――如实了解世间。心完全觉知它自己,并切断苦的因。当不再有任何因时,果也就不可能生起。
修行必须诚实,不要三心二意
我们需要长养的基础是:第一、要正直与诚实;第二、慎防作恶;第三、心中保持谦卑的态度,少欲知足。若我们在言语与其他事情上能少欲知足,就会了解自己,而不会陷入混乱,心将具备戒、定、慧的基础。
因此,解脱道的行者一定不可大意,即使你是对的,不可大意;若是错的,那就更要小心。若事情进展得很顺利,你也感到很快乐,一样不可大意。为何我要说“不可大意”呢?因为所有事都是不确定的。应如此觉知它们,若得到平静,只要如实觉知即可。你可能会想耽溺其中,但你应觉知它的实相,就和你对待令人厌恶的性质一样。
这个修行完全取决于你,没有人能像你一样觉知你的心。修行需要诚实,如法而行,千万不可三心二意。这并非说应让自己筋疲力尽,你只要具有正念与正知,就能明辨是非,若了解这点,就知道如何修行。你无须具有太多东西,只要在这上面精进即可。
第十二章 死寂之夜
夜幕低垂时,我没有其他的事了。若我试着跟自己讲道理,我知道自己一定不会去,因此抓了一位白衣就这么去了。
“该是瞧瞧你的恐惧的时候了,”我对自己说,“若我的死期已届,那就让我死吧!若我的心这么冥顽不灵,就让它死吧!”我如此暗想着。
事实上,我心里并非真的想去,但我强迫自己去。若要等到所有事情搞定才去,你将永远也去不成。因此,我义无反顾地去了①。
【注释】:
①1947年底,阿姜茶二十九岁,他云游到那空拍侬省那凯县的克隆森林寺,发现那里的禅修老师依循头陀行的传统在坟场修行,若他想待在寺里,就必须照着做,于是从未在坟场过夜的他,强迫自己如此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