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七七年,法师三十二岁。冬去春来,百花争妍,法师离开胡公馆,一路上踏着嫩绿色的青草,回到五台龙门。当他站在龙门的石岩上,环视着依旧冰封的峥嵘山色,白皑皑的一片,似乎想把人间永远封闭在严寒中。法师望着望着,心又不禁从那彻悟自性中,回顾如梦如幻而又清晰异常的童年时代,重温和父母在一起的日日夜夜,心中不免感激地想:‘我假使没有父母的刻意栽培,尤其是母亲的熏陶,哪有今天的彻悟心性?尊敬的父母啊!您们现在怎么样了?我多么希望能报答您们的罔极之恩啊!’
法师一边想念父母的恩情,一边回顾出家后的经历,发觉自己虽已开悟,但在向成佛所迈进的大道上,还仅仅是个小小的起点,前面是三大阿僧祇劫的遥远征途,还有数不尽的艰难曲折,以后从哪儿开始走呢?
一天,法师看完南岳慧思法师的发愿文,那崇高的愿心,恳切的词句,拨动了法师的菩提心弦。对!开悟以后应该广做佛事、普利众生,完成佛法的自觉觉人的伟大事业!法师决定第一步先刺血泥金,抄写《华严经》一部,上结般若的殊胜因缘,下酬父母及一切有情的深恩大德。
明神宗皇帝的嫡母慈圣李皇太后,信奉佛教非常虔诚。她平日乐善好施,京都的人们都称她为佛老娘娘。一天,她在全国选拔了有道德的僧人召开一次诵经法会,目的是祈求国家太平,人民幸福。法师听到这一消息,暗中报了名。太后知道法师要以血泥金抄写《华严经》,就赐了金纸给他。
第二年四月,法师在静室里开始写经,无论点画大小,每落一笔,心念佛一声。一些游山的僧俗到了法师的静室,往往要求法师开示几句佛法,而法师虽然手中不停地抄写着,但照旧不失应付对答。凡是来问讯的,法师都要跟他们寒喧几句,其中一些高人故旧,法师则恭敬地延请他们坐上禅床,照例和他们对谈佛法,也不碍手中写经。法师每日如此的抄写,虽然人来人往,心中却了无动相可得。
许多老宿听到法师如此情形,都认为非常奇怪。一日,老宿们率领了许多弟子来到法师静室,想证实一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们在法师身旁故意用种种方法搅乱,等法师写完一个段落,拿起一看,果真没有丝毫差错,这才确信法师的功夫非同寻常,是有一定修证的。但他们对这功能仍还不解,又去问妙峰法师:‘憨山法师为何能一心多用?’妙峰法师答道:‘我师兄入念佛三昧已经纯熟了!’此时,妙峰法师也在北台刺血泥金抄写《华严经》。
当二位法师写经圆满后,共同商议建一圆满道场,并称为无遮法会。妙峰法师着手募化钱粮,又准备到京都请五百名大德名僧参加。在法会事宜初步就绪时,刚巧神宗下旨祈祷皇嗣,派遣内官到武当山求道士;圣母李太后派遣内官到五台山求僧伽。
憨山法师认为沙门所作一切佛事,无非为国家太平,人民幸福。现在太后祈皇嗣于佛教,这是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未来,因此也极重要。法师想将无遮法会的一切安排,都归并于求皇嗣一事上,不可为区区个人名誉着想。妙峰法师和内官都表示反对,法师坚持与他们力争,因此就触犯了内官,有些人也想乘机中伤法师,破坏道场,但法师提倡为国求皇嗣的决心,竟使法师始终无恙。
李太后为了荐先帝,保圣躬,不久前派了内官带领三千名建筑人员到五台山修造塔寺。法师恐朝廷初到五台山做佛事,难以完成修建任务,有伤法门,因此尽力从中协助调度,直至第二年塔院落成。法师把血金书写的《华严经》安置在塔上,又写了一篇发愿文供在塔中。
这时,妙峰法师已去京都,法师一人募化资金。先造了华严法界转轮藏,以供道场使用,并配备了供具、斋粮等一切所需。法师不分昼夜地奔波了九十日,终于完成了道场的一切事务。到了十月临期时,妙峰法师率领了所请的五百多位大德高僧,毕集在山中,加上本山的人员,共达千人。这上千人的安居床被及供具茶饭,在法顾的调度下,有条不紊,处处现成。大众对法师的能力都感到十分惊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