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虽诵千句,不解何益,能解一偈,
行可证道”,哪能说:念经不必求懂
本次提要:
■ 用自己的道理来替代释迦佛的道理,这是在讲经说法吗
■ 不懂法义,读后就忘,即使有颗种子,也没有起什么作用
■ 佛说:“虽诵千句,不解何益,能解一偈,行可证道”,哪能说:唸经
不必求懂
■ 讲得广,讲得细,孙行者翻跟斗,也翻不出如来的手掌
■ 广大阐明广般若,目的就是为了进入佛之知见,如来真实义就是一切法性空
■ 不进入大般若的智慧,就成就不了圆满清净的法身
■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发心大了,四谛、十二因缘就是大乘法
用自己的道理来替代释迦佛的道理,
这是在讲经说法吗
有些人很能讲,但是他讲的过程中变了释迦佛的修正主义,把释迦佛讲的话修正修正,释迦佛要你来修正吗?修改的方法总是先讲几句对的,后面来个“不过呢”,下面全是个人的错见,不是释迦佛的道理。用自己的道理来替代释迦佛的道理,这是在讲经说法吗?
不懂法义,读后就忘,即使有颗种子,
也没有起什么作用
我们为什么要大大地弘扬广般若?广般若首先就是广字,究竟有多广?说也说不尽的。其实每本经文里边都包含着广般若的智慧,我年轻时常听说某某人发心阅藏经,我也发心想去阅经,每天什么事也不干,花了三个月功夫把六百卷《大般若经》看完。也不懂其中法义,反正有点文化就这么看下去,读后就忘,到今天全部忘光。即使有颗种子,也没有起什么作用。
佛说:“虽诵千句,不解何益,能解一偈,
行可证道”,哪能说:唸经不必求懂
所以佛一再教导,“虽诵千句”,即使你一天诵一千句的经文,“不解何益”,你不能理解,对你有什么好处呢?现在有些地方流传着的异见“唸经不必求懂”,到底是佛错了还是他错了?这个偈后面两句,“能解一偈”,哪怕你能够理解一个偈,也就是四句话,“行可证道”,你行持起来,将来也能成就。
讲得广,讲得细,孙行者翻跟斗,
也翻不出如来的手掌
为了使大家对佛法要真正吃深吃透,上一次我花了两个小时,只讲了经文里一句话,今天又讲了这么多时间,这就是广说。
有时我也问问大家,还有问题吗?你们一个问题也提不出来,等了好久才有人提问:“老师,苍蝇、蚊子怎么办?”这是打闲岔了。有人说过,“听了老师的课,我什么问题也没有,因为我心里想的问题全给老师解开了。”还说我有他心通。不是我有他心通,是我讲得广,讲得细致,随便你什么问题,孙行者翻不出如来的手掌。这就是广说的好处。
广大阐明广般若,目的就是为了
进入佛之知见,如来真实义就是一切法性空
要广大地阐明广般若,目的是为了进入深般若,深般若就是佛之知见。开经偈里说,“无上甚深微妙法”,什么是无上的法?就是“百尺竿头,更上一层”,就是空,空才是无上。最后一句,“愿解如来真实意”,如来真实意就是深般若,就是一切法性空。
不进入大般若的智慧,
就成就不了圆满清净的法身
那一天跟你们讲了法身,法身怎么成就的?是从大般若智慧中成就的。如果你不学大般若智慧,不从广般若进入深般若,是成就不了圆满清净的法身的。深般若到底是什么?可以用八个“不”来描述,就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断不常。你能悟到这个境界,你的智慧觉悟在这里彻底、究竟、圆满了,这个智慧觉悟,就是你的法身。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发心大了,
四谛、十二因缘就是大乘法
《金刚经》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发心有大小,法可没有大小。心量小,以小心去度众生,就叫小乘;心量大,以大心去度众生,就叫大乘。所谓小乘法,正确的解说应该是,为了了脱个人的生死而修的法。如果他发心大了,以这个法去度众生,让每个众生都能了脱生死,那么四谛、十二因缘的法就是大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