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般若、观照般若,是为了悟到实相般若,
理悟是否定,亲自喝一口才是证悟
本次提要:
■ “心诚则灵”如果变成“有唱则灵”就成了心外求法
■ 虚空永远不会变,修行就是为了成就一个空,俗谛是渡船,真谛才是彼岸
■ 文字般若、观照般若,是为了悟到实相般若,理悟是否定,亲自喝一口
才是证悟
■ 不能以知道了为满足,如果自己没有开悟,又怎能知道别人开悟了呢
■ 禅师的瞪眼、拍掌,没有基础的人是悟不了的
■ 好名利的人,未能离欲,怎能开悟
“心诚则灵”如果变成“有唱则灵”
就成了心外求法
所以声音也是假相,《金刚经》里说:若人“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你向佛菩萨祈求,佛菩萨并不是听你的声音,而是观你的心。佛门常说,“心诚则灵”,现在变了,变成“有唱则灵”,好像你唱出声音就灵,这真是在心外求法。
虚空永远不会变,修行就是为了成就一个空,
俗谛是渡船,真谛才是彼岸
什么才是无相?什么才不会变?那就是空。虚空无相,虚空永远不会变,修行就是为了要成就一个空。说“成就了空,不是什么也没得了吗?”当你什么也没得的时候,你就成就了。这是深般若的道理,是真谛,是绝对的真理。广般若都是从相上去说,为了使众生能懂,说的是世俗的真理,叫俗谛。俗谛是个利用,是桥梁,是渡船,我们目的是要通过这座桥梁到达真谛的彼岸。
文字般若、观照般若,是为了悟到实相般若,
理悟是否定,亲自喝一口才是证悟
这样讲你们就明白了,所谓真见就是见诸法实相。我们通过文字般若、通过观照般若,就是为了悟到实相般若。在讲实相般若时就要讲到“不生不灭,不一不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这么讲,就是刚才四个人比喻中的第三种。即使你确实理论上悟了,这是理悟,还不能了生死;要解决问题,还是靠第四个人的话,他给你一杯茶,你亲自喝一口,明白了你才证悟了。
不能以知道了为满足,如果自己没有开悟,
又怎能知道别人开悟了呢
有人接受了善知识给他的茶却不喝,仅仅是拿在手里,“我知道啦,我手中有啦。”以此为满足,这种人历史上特别多。那些被称为开悟的人,到底是不是真的开悟?你说他开悟了,你自己都没有开悟,怎么知道人家真开悟呢?
禅师的瞪眼、拍掌,没有基础的人是悟不了的
如果你真的开悟了,要你讲,你也没办法讲,只能闭起嘴巴来。禅宗就是叫你闭起嘴巴来,所以用种种的手法来启发你。你假如问禅师:“开悟是什么?”(竖起一指)说“八万四千法门到底讲了什么?”(做了个手势),“什么叫做缘生法?你给我讲讲。”(拍巴掌)就看你悟不悟。多少人坐到老死,还是不悟,只好说“惭愧惭愧,人生几何,一辈子空过了。”禅宗一心禅是摄受上根上智的,没有基础的人是悟不了的。
好名利的人,未能离欲,怎能开悟
要看他到底是不是真悟,再打个比喻给你们听。从前有两个年轻人到巫婆那里去,刚好有人在里边求神,巫婆一打哈欠就表示鬼上身了,那么嗯啊嗯啊唱起来。这两个年轻人其中一个说了一句,“地上一百元钞票是谁掉的?”巫婆马上说,“是我的。”假的!怎么见了钞票,神鬼都跑掉了?所以见钞票就捞,全是假的。如果“开悟的人”一听有人在讲:“这是好生意呀。”便去投资,还不肯吃亏争名争利,这是假的,离欲都没有离欲,你开悟什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