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22-4) <151>

───────────────────────────────────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3月4日

  因为众生具有能,所以众生能成佛,
不能转的思想就是外道知见

本次提要:

  ■ 以一切法性空的观点去看一切,就叫真见,没有悟到深般若的境界,又怎
   能成如来
  ■ 因为众生具有能,所以众生能成佛,不能转的思想就是外道知见
  ■ 如果把作用也空掉了,那是断灭空,从性空中缘起一切,这一切本身就性空
  ■ 知道并不等于见到,自己都不干净,能见自己的佛性吗?要断尽烦恼才能见
   本来面目
  ■ 能见自己佛性的光,能见众生佛性的光,才知佛性的光是一样的,所以叫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 觉悟、智慧和成就都是从法上来的
  ■ 不进入般若智慧,就打不开宝藏的门,永远是个流浪汉

 以一切法性空的观点去看一切,就叫真见,
没有悟到深般若的境界,又怎能成如来

我们修行要想在法上开悟,那必须要能够确实理解,并证到一切法性空。能理解仅仅是理悟,要达到证悟才能了生死。

你明白了一切法性空,以一切法性空的观点去看一切,就叫真见。如来在哪里?就在真见里,如来说的法都是正知正见,正知正见就出于如来的真见。深般若讲的是空,所以深般若就是真见。你不能从道理上理解深般若的一切,还没有接受到深般若的种种智慧,不能在深般若里达到觉悟的境界,那你怎么成如来呀?

清净的法身遍虚空,法身本来就是空,如果不空,十方如来的法身岂不要打架了?因为你碰到我,我碰到他了。能海上师说过,我们法流是一切法无自性派,所以我们修的道,就是成佛的道。

因为众生具有能,所以众生能成佛,
不能转的思想就是外道知见

宇宙人生永远存在的仅仅是个能,因为众生身上有能,所以众生能成佛,能就是作用。因果能转不能灭,因果能转,也是因为有这个能。如果你认识不到这个能,那么就转不了。不能转的思想就是外道知见,外道说人永远是人,神永远是神,鸡永远是鸡,狗永远是狗。我们佛教就否定这个思想,佛教说狗能转人,人也能变狗,因为众生身上都有这个能存在。

如果把作用也空掉了,那是断灭空,
从性空中缘起一切,这一切本身就性空

讲空的人如果把什么都空光了,宇宙的能也空掉了,宇宙能起作用的作用也空掉了,就是断灭空,因为他否定了缘生法。缘起和性空,这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因为性空才能缘起,由于从性空中缘起一切,这一切本身就性空。

知道并不等于见到,自己都不干净,
能见自己的佛性吗?要断尽烦恼才能见本来面目

咱们修禅定经常要观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明明心是心,佛是佛,众生是众生,怎么叫三无差别?你认为有差别,就因为还没有亲证到自己的佛性,你连自己佛性都没有证到,哪能见众生的佛性?你见到自己佛性,见到众生佛性,你就成就啦。

讲法时常讲众生都有佛性,比如你看见一条狗,你身子一蹲去抓砖头,它马上就跑掉了,这就是佛性的表现,因为它有觉悟它能辨别。

这样讲佛性,仅仅是个比喻,做个初步的启发呀,不要以为认识到这儿就是见到佛性了。一个孩子会讲话,拿面镜子照照自己的脸,还是拖鼻涕的孩子。有的孩子不肯擦鼻涕,他用脏手指一抹,结果鼻子墨黑的,成了猫鼻子,连鼻子的本来面目都给他掩盖了。自己都不干净,能见自己的佛性吗?所以要断尽烦恼才能见本来面目。

能见自己佛性的光,能见众生佛性的光,
才知佛性的光是一样的,所以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你能真正见到自己佛性,见到众生佛性,你才知道没有两样。如果你能见到自己佛性的光,见到每个众生佛性的光,你去看看这个光还不是一样的,所以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是我们修行成就的境界。

觉悟、智慧和成就都是从法上来的

这些觉悟、这些智慧以及我们将来的成就都是从法上来的,所以不管你修什么宗派都好,但是你不到成就,不到圆满,还是不好。为什么我们赞叹贤圣僧、赞叹阿罗汉、赞叹菩萨、赞叹佛?因为他们成就了。阿罗汉比凡夫好,阿罗汉跟佛比,不肯发大心、不想修菩萨道,不好,所以佛要呵斥他。

不进入般若智慧,就打不开宝藏的门,
永远是个流浪汉

你要想得到大成就大圆满,你不进入般若智慧,你不打开这个宝藏的门,你怎么能得宝?所以不管你修什么法门什么宗派、显教密教、性宗相宗,全要进入大般若,否则你是不可能成佛的,因为你门都没有打开。

今天咱们跟大般若法流特别有缘,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福报。我讲了这么多天了,讲来讲去,无非是教你们在大般若法流这个菩提大道上,怎么打开这个宝藏的门,你打开了这个门才能得宝,你不得宝永远是个流浪汉。

好,今天到这里。(回向)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