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28-2) <总第186>

───────────────────────────────────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3月12日

喜欢高、妙、玄的风气,仅仅是作为一种
精神享受,高到不懂也修不起来,有什么好

本次提要:

  ■ 开智慧的人都能广大地说法,菩萨造论说的法都极其殊胜;与其作文字游戏
   的偈,还不如多去学点佛法
  ■ 风动是因,幡动是果,风动、幡动都是宇宙客观存在的动相
  ■ 慧能说“仁者心动也”,是指导人家要心内求法,但即便能心不动,风动和
   幡动还是客观存在的
  ■ 喜欢高、妙、玄的风气,仅仅是作为一种精神享受,高到不懂也修不起来,
   有什么好
  ■ 不学戒定慧,喜欢钻境界,真实的修行就被冲掉了

 开智慧的人都能广大地说法,菩萨造论说的法都极其殊胜;
与其作文字游戏的偈,还不如多去学点佛法

开悟也就是开智慧了,一个开智慧的人肯定会广大地说法,怎么只会写个偈?譬如修菩萨法的人,智慧一地比一地高,开悟的菩萨至少能从一个法广开一百个法。不论是弥勒菩萨、无著菩萨、天亲菩萨,每位菩萨造的论中都讲了很多法。释迦佛是彻底究竟的觉悟,他讲了四十九年法,这些法非常广博渊深、非常圆满。你只根据某人写的四句话就说他开悟了,那么他一辈子有没有讲佛法?

长期这样搞片面,就形成了中国佛门一种风气,好像可以不学佛法,只要打坐有所心得,别人就说你开悟了。从前也常有人喜欢写四句话所谓偈,给我看,客气一点,说是“向傅老师请教”,其实是问我“你看我有没有开悟啊?”那叫我咋说呢?全在做文字游戏啊。

风动是因,幡动是果,
风动、幡动都是宇宙客观存在的动相

据说禅宗的六祖慧能是开悟的,他确实讲出一些法来,而他本身又没有文化,能讲出这么好的道理来,也是个依据,所以佛弟子普遍对他非常崇敬、认可。

有这么一个公案,有阵风吹过来,大殿里的幡动了,一个说:“幡动。”另一个说:“是风动。”其实这两个人全对,幡确实是在动,风吹过来,风也在动。风动是因,幡动是果,仅仅是一个着眼于果,一个着眼于因。如果风动引不起幡动,那不是有因没果了吗?当然说“风动”的人,是提醒大家往因上去追查,那样看问题比较深刻、透彻。可是后世的人强调风动而否定幡动,好像幡动是不存在的。明明存在嘛,幡动不存在,风动也不应该存在,都是宇宙的动相呀。

慧能说“仁者心动也”,是指导人家要心内求法,
但即便能心不动,风动和幡动还是客观存在的

这时慧能说了一句: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也”。说得又透彻了,意思是指导人家要心内求法,这是一个很好的指导。可是在凡夫的境地,你即使心不动,也不能否定风动、幡动呀。比如一个修行人很有水平,即使风吹在脸上,眼睛看见幡动,他也能够心不动,好像没感觉,可是别人还是有感觉的呀!风动、幡动实际上还是存在的呀。

你不承认风动、幡动,假如你刚好坐在幡的下面,寺院里的幡为了使它能够垂直,在最低的部位都挂了铜片,一阵风吹来,风动幡也动,铜片朝你头上“啪”一下打过来,你也许会叫声“啊唷哇”。

喜欢高、妙、玄的风气,仅仅是作为一种精神享受,
高到不懂也修不起来,有什么好

后世的人不懂得当初善知识为什么要这么启发引导,这几句话他学去了也去讲,讲起来把一切都否定,反而把人弄糊涂了,说到底你还是生活在现实生活里的人。譬如从前有个人夸夸其谈,喜欢讲空。有人手里拿根棒棒,等他讲得起劲,朝他头上一敲,“啊唷哇”,“你怎么不空了?”这就是中国佛门里的风气,都喜欢高、妙、玄,作为精神享受,哪怕一懂也不懂、也做不到,只要高就是好,你高到不能懂也修不起来,有什么好?

不学戒定慧,喜欢钻境界,
真实的修行就被冲掉了

譬如说你不学戒定慧,只喜欢钻在佛经里研究如来什么境界,这个境界最高了,你研究得真欢喜呀。你即使会讲,你自己也没有拿到,听的人也拿不到。可是这股风一刮,逐渐就把老老实实的真实修行冲掉了。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