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谈高不谈低、谈上不谈下、谈深不谈浅的风气在中国佛门长期存在,使愚痴的人把一切应该做的全扫光
本次提要:
■ “犹如梦中事”把“犹如”说成真实,你仍然在说梦话,正确的说,当你
梦醒的时候,自然会明白,我刚才是做梦
■ 众生心性本来平等无差别,可是心性具有随缘的功能
■ 我们教导众生修行,不是去度他的佛性,是让他在修行中,去掉佛性上的
烦恼灰尘,恢复本性的清净
■ 很多人就会疏忽前一句,去执著后几句,那还修什么菩萨法?度什么众生?
教化众生的事业也似乎成了空忙了
■ 这种谈高不谈低、谈上不谈下、谈深不谈浅的风气在中国佛门长期存在,
使愚痴的人把一切应该做的全扫光
■ 原始佛教主张实修,主张断烦恼,却受到中国佛门的轻视,后世佛弟子把
“自性就是佛”变成“我就是佛”,不是没有原因的
“犹如梦中事”把“犹如”说成真实,你仍然在说梦话,
正确的说,当你梦醒的时候,自然会明白,我刚才是做梦
过去有句话:“如果一个人开悟了,他回顾过去的一切,犹如梦中事。”这句话当然不错,因为他醒过来了,明白我刚才看到的山啊水啊车啊,还有我喜欢的姑娘送我一束玫瑰花,全是梦,所有的一切都是虚妄、颠倒的,一醒过来什么也没有。难道你否定了梦,今后就再也不做梦了,你有这个本事吗?等你晚上睡觉的时候仍然做梦呀!生活在人间,作为凡夫不可能不做梦。正确的思想应该是:当你梦醒的时候,你要明白“我刚才是做梦”。
众生心性本来平等无差别,可是心性具有随缘的功能
再譬如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这么几句话,“众生心性本来平等无差别”,这是指我们的佛性,众生的佛性都是一模一样,平等平等。“可是心性具有随缘的功能”,打个比方,每面镜子都是一样,里边什么也没有,这是平等的。可是镜子有随缘的功能,用镜子去照人,人是个缘,镜子会随着这个缘,在镜子里出现一个人。缘不同,镜里的显现也不同。用镜子去照狗,镜子里就出现一只狗。
“所以随着外缘的好坏,而产生种种差别现象”,到底什么叫好什么叫坏呢?应该是这么理解:随着外境的不同,而产生种种的差别现象。各种不同的差别既然都是心性随着外在条件而产生的,“所以一切差别都离不开心性”,也好比镜子里反映出来的种种差别的相,都离不开这面镜子。
我们教导众生修行,不是去度他的佛性,是让他在修行中,
去掉佛性上的烦恼灰尘,恢复本性的清净
“在圆满的心智里,不但没有能取和所取的众生,也没有能取和能证的圣果存在,也没有菩萨和众生的名相的差别。”要说清楚,这是在圆满的心智里,也就是说是在众生的佛性里。佛性是圆满的,既然圆满了,何需再去度呢?所以我们教导众生修行,不是去度他的佛性,是让他在修行中去掉佛性上的烦恼灰尘,恢复本性的清净。
很多人就会疏忽前一句,去执著后几句,那还修什么菩萨法?
度什么众生?教化众生的事业也似乎成了空忙了
如果不这样讲清楚,很多人就会疏忽第一句,去执著后面几句:“没有能取所取的众生,也没有能修能证的圣果,也没有菩萨和众生。”既然没有菩萨,我修什么菩萨法?没有众生,我何必度众生?大家本来就是平等、清净、圆满,教化众生的事业岂不是空忙了?
这种谈高不谈低、谈上不谈下、谈深不谈浅的风气
在中国佛门长期存在,使愚痴的人把一切应该做的全扫光
这种谈高不谈低、谈上不谈下、谈深不谈浅的风气在中国佛门长期存在。我年轻时,法师讲经一般都是讲《心经》、《金刚经》,信佛的人哪怕不懂《金刚经》,也喜欢唸,别的法都不重视,这种风气使愚痴的人把一切应该做的全扫光。
原始佛教主张实修,主张断烦恼,却受到中国佛门的轻视,
后世佛弟子把“自性就是佛”变成“我就是佛”,不是没有原因的
原始佛教主张实修,主张断烦恼,被称为小乘,中国佛门一向称为大乘,却大到什么都不要。有些人执著于“自性就是佛”,从来不讲“我现在还是凡夫”。还有人,一只脚在气功界,一只脚在佛门,特别喜欢讲得高。我有一次跟他说:“每个人都有佛性,你好好地学法修行,将来也能成佛。”“老师,我就是佛。”“自性就是佛”变成了“我就是佛”。佛门搞得乱七八糟不是没有原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