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48-3) (总第310)

───────────────────────────────────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6月19日

执著于自己的小圈子,
哪种布施你都修不起来

本次提要:

  ■ 修行还要不执著修行的功德
  ■ 不执著,修任何法门都能成就
  ■ 执著于自己的小圈子,哪种布施你都修不起来
  ■ 众生心里都有畏惧的种子,帮助他消除紧张、恐惧,就是无畏施
  ■ 恐怖种子藏在八识田里,一有机会就冒出来,明白了病因,病自然就转变了


修行还要不执著修行的功德

修行还要不执著功德呀,有些人一开口,“我是从小吃素的”,“我进佛门四十年了”,这不是执著自己功德是什么?

不执著,修任何法门都能成就

为什么释迦佛说,到了末法时期,修行成就的人极少极少?就是因为执著呀。如果能不执著,你修方便法门能成就,修根本法门也能成就。现在人又贪方便又执著,好比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啊?

执著于自己的小圈子,哪种布施你都修不起来

经书有说“四种布施常施行”,四种布施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施、慈施。无论你修哪一种布施,都不能执著。如果你什么都放不下,执著于自己的小圈子,哪种布施你都修不起来。

众生心里都有畏惧的种子,
帮助他消除紧张、恐惧,就是无畏施

今天我们要讲无畏施。从小长到大,众生心里的畏惧随时随刻都会产生,因为众生心里有畏惧的种子,只是我们没有认真地去研究、去体会。如果众生心里没有畏惧,怎么会做恶梦?

比如孩子的成长需要母爱的温暖,妈妈的怀抱是孩子最安全的地方,如果缺少了母爱,孩子心里会缺乏安全感,长大后心理会不健康。

我年轻时候,给一个病人做单独的心理治疗,这个病人一看见人就紧张,如果坐在人的旁边,她会紧张得全身发抖。她苦恼得不得了。不过她来找我看病时,并没有紧张和发抖,我说,“你这个病有希望,因为你也有不发抖的时候嘛。”

我的心理治疗,第一个步骤是叫她写一篇自传,尤其要写六岁以下童年时期的经历。我根据她写的传记,分析她这个病的原因就是从小死了妈,心理上缺乏母爱,缺乏安全感。为了转变她这个心理,每个星期天,我陪着她逛公园,一方面给她开导,一方面陪着她靠近人群,就这样帮助她消除对人的紧张、恐惧,这就是进行无畏施呀。

恐怖种子藏在八识田里,一有机会就会冒出来,
明白了病因,病自然就转变了

从童年到成年,家庭的不良教育,给我们种下了很多恐怖的种子,即使今天你忘了,心里的恐惧种子并没有消失。在佛法里讲,它藏在八识田里,所以八识叫能藏。用弗洛伊德的学说来说,它沉到下意识的海洋里了,一有机会就会冒出来。比如有个病人生了一种怪病,手一碰到动物的毛,就恐怖得会叫起来。各种仪器都查不出病因,医生也看不好,唯有用心理疗法。后来我从她童年的自传里分析出来,因为小时候妈经常恐吓她,“你再不听话,我叫老虎来咬你!”有一天她爸爸买回来一本小人书,里边有只老虎图画,妈就说,“你来看,这就是老虎。”老虎的印象就进去了。后来家里养了一只猫,小孩子看见猫好玩,想去摸摸猫,刚碰到猫身上的毛,妈就大惊小怪,“别碰它!要咬你的!”这个孩子就联想起来了,这就是老虎。因为她已经碰到了,产生了触觉,如果这个孩子神经系统比较坚强,长大后可能会忘掉;如果是内向的,以后就会形成病态。所以后来她一碰到动物的毛就恐惧。当这个病人知道原因的时候,她就明白了,我不必要这么紧张,她的病就自然地转变了。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