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51-5) (总第331)

───────────────────────────────────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7月19日

一个人要为了大众牺牲自己,这才是菩萨精神

本次提要:

  ■ 该动的要动,该作的要作,是指修行以及为众生谋利益
  ■ 真正的无作无动是指法身
  ■ 修行是从有分别进入无分别,没有有分别,你连是非、好坏、香臭、正邪
   都搞不清楚
  ■ 修行人好高骛远,阻碍了自己的进步,阻碍了自己慈悲心、菩提心的圆满
  ■ 一个人要为了大众牺牲自己,这才是菩萨精神


该动的要动,该作的要作,
是指修行以及为众生谋利益

所谓该动的要动,该作的要作,这是指修行以及为众生谋利益。修行就是闻思修,要听法,脑子要思惟,生活中要去实践,这些全要去行动,逐渐逐渐把不该动、不必做的排除掉。

一切世间法都是有为法,全在刹那刹那变化,你执著它干什么呀?修菩萨法就是叫你不执著。菩萨可以保留财富,可是不要执著啊,要知道这个财富不是我的,我只是暂时保管一下,将来要供养出去的,你能这样修,修到后来就成就了无作无动。

真正的无作无动是指法身

真正的无作无动是指法身。我们修行的目的是成佛,佛有三个身体,第一个身体就是法身,法身遍虚空,既然遍虚空,当然无作无动。

我们要成就法身,必须先要合理的作、合理的动,然后才能进入无作无动。好比说修行要修到无分别慧,这种没有分别心的智慧,实际上就是平等心,那是佛菩萨的现量境。

修行是从有分别进入无分别,没有有分别,
你连是非、好坏、香臭、正邪都搞不清楚

有人稍微懂一点佛法,开口就说大话,强调无分别,看不起有分别。他不懂,修行是从有分别进入无分别呀,没有有分别,你连是非、好坏、香臭、正邪都搞不清楚,你所谓的“无分别”到底是正的还是邪的?是肮脏的还是清净的?照你这样的讲法,傻瓜还有老年痴呆症,一会儿去抓饭吃,一会儿抓大便吃,也是进入了无分别?

修行人好高骛远,阻碍了自己的进步,
阻碍了自己慈悲心、菩提心的圆满

修行人最犯忌的就是好高骛远,前面基础都没有打好,看了几本高层次的书,听到了几句高层次的话,一开口就好像自己了不起。这种人咱们经常碰到,比如有人说:“傅老师教导你们的是渐悟,我是顿悟”,经书里说得很清楚,圆顿不离次第,没有渐悟哪来顿悟?

我这几年辛辛苦苦地弘法,哪儿有请我就去讲,有人竟然说:“居士说法我不听。”居士说的是佛法呀,佛的法你能不听吗?你太把佛贬低了吧?

还有的人想来文殊院常住,提出要求:我只听傅老师讲法,其他什么学习、讨论都不听。因为他觉得他的水平很高。你既然水平很高,也应该懂得发菩提心呀,帮助我培养培养这些辅导老师。你不听他不听,辅导老师怎么讲课啊?他没有机会讲课,怎么培养得出来啊?这些思想都阻碍了自己的进步,阻碍了自己慈悲心、菩提心的圆满。

一个人要为了大众牺牲自己,这才是菩萨精神

你们看我非常忙,讲完了法,还要整理上网,我花了十多年的时间,难道是为了我自己啊?这些法我全知道了,写出来,还不是为了初进佛门的人能够看得懂啊?一个人要为了大众牺牲自己,这才是菩萨精神。

所以你们发菩提心、修菩萨法的人,现在还是要有作有动,要从有分别进入无分别。等到你证了法身,才是无作无动。《金刚经》里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这也是指法身,你法身成就了,将来在法身基础上再成就报身、化身。化身的目的是为了度众生,那还是有动有作啊,不过成佛了以后度众生,形像上是有动:佛也吃饭,也有走来走去,可是佛心里无作无动,因为佛随时随刻都在定中,他已法身成就,一切的动对他来说都是如影如幻,他这个动还是无作无动。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