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心大乘心,区别在于发心,
而不在于从环境影响中形成的个性、情绪
本次提要:
■ 小乘心大乘心,区别在于发心,而不在于从环境影响中形成的个性、情绪
■ 佛法没有矛盾,是学佛法的人自己在闹矛盾,因为不解如来真实义
■ 有了矛盾,肯虚心听取人家意见,互相商讨排除矛盾,这条路线就没错
■ 没智慧的人想从矛盾中解脱,或者完全排斥别人的观点,或者用阿Q的精神
胜利法自我安慰
小乘心大乘心,区别在于发心,
而不在于从环境影响中形成的个性、情绪
所以小乘心大乘心,区别在于你的发心,而不在于你从环境影响中形成的个性、情绪。也可以这么说,我们过去世培植的善根和得到的觉悟,跟我们今世在环境中形成的个性情绪是两码事,一个是属于众生的觉悟,一个是属于凡夫众生世间环境中形成的个性脾气。
佛法没有矛盾,是学佛法的人自己在闹矛盾,
因为不解如来真实义
在佛教历史上小乘大乘一直在闹矛盾。其实佛法是没有矛盾的,是学佛法的人闹得矛盾百出,因为没有达到能解如来真实义的境界,所以观点一直到今天都没有统一。今天就更难统一了,因为大家都不懂佛法了,每个人不过是耳朵里听到、书上看到一些佛法的内容,仅仅是点点滴滴,而且每个人看的书、听到的话又不同,所以各人的观点都不同。再加上先入为主,如果再对此一认可、一执著,就成为了他个人的观点。他认可自己的观点,所以他很心安,也必然要排斥其他的观点,因为其他的观点跟他闹矛盾了,他心也不会安,至少他受到干扰了。所以如果不是从全面的理解来平衡来统一,必然会排斥别的观点,保留自己的观点。
有了矛盾,肯虚心听取人家意见,
互相商讨排除矛盾,这条路线就没错
比如你们同学间经常会碰一碰,这是难免的,就是舌头跟牙齿也要碰的。咱们都还没证阿罗汉果,就算你证了阿罗汉果,别人没有证阿罗汉果,矛盾还是会产生,起了矛盾有人就闹情绪、怄气。人都有种与生俱来的本能,不安心的时候,想得到安心。如果你肯虚心听取人家的意见,跟人家非常友好的互相商讨,慢慢你对事情想通了,排除了矛盾,你就安心下来了,这条路线就没错。
没智慧的人想从矛盾中解脱,或者完全排斥别人的观点,
或者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
可是一个没有智慧的人,他走了错误的路线,为了得到安心,他对别人的观点全部排斥,水都泼不进,无论你怎么说,他都不认可。有时候更加愚蠢,他想想别人的观点也有道理啊,可是承认了你的道理,我的道理放到哪里?心里又不太平了,干脆我只保留自己的观点,你们的观点完全排斥。别人再怎么说,他还是保留自己的观点。
没有智慧的众生想离开痛苦求得快乐,或者想从矛盾中解脱,或者想从不安心中得到安心,很少是走正确的路,绝大多数是走错误的路。比如鲁迅笔下的阿Q,打架打不过人家,他觉得丢脸啊,心不安啊,为了达到心安,他就走了另外一条道路,说了一句,“儿子打老子。”他不知道人家反而更看不起他,他不管的,他只要精神胜利就高兴了。
县老爷叫他招供,要他签字画押,他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人家说:“那么你就画一个圈。”画圈以后要杀头的,他也不管,他只求得精神安慰:我这个圈要画得圆,表示我有面子。结果没画圆,他有点埋怨自己,连个圈都画不圆。
在绑去法场杀头的路上,他仰起了头表示他是精神胜利,旁边的人说:“唱一句,唱一句。”阿Q不知道唱什么,人家说:
“十年以后仍然是一条好汉。”他就喊:“十年以后仍然是一条好汉。”他高兴了,不知道自己已经到了杀头的边缘。我分析得很细致很透彻,奉劝脾气坏的人改改自己的脾气,不要生活在阿Q精神胜利的生活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