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小乘是根据心,不是根据法,
法无大小,是心有大小
本次提要:
■ 学圆满的法流,既修出离法也修菩萨法,大小乘的矛盾就没有了
■ 大乘小乘是根据心,不是根据法,法无大小,是心有大小
■ 菩萨法也是佛说的,也是原始佛教
■ 只求自己了生死,只肯度很少的跟他有缘的众生,这个心量小,所以叫小
乘心
■ 嫌麻烦、贪舒服,最好人少一点简单一点,就是心量小的表现
学圆满的法流,既修出离法也修菩萨法,
大小乘的矛盾就没有了
我们这个法流就没有这个矛盾,因为我们是圆满的法流。我们既修出离法也修菩萨法,互不排斥,两者具足,这样矛盾就解决了。所以我常说学佛法要学圆满的佛法,你自顾自修小乘或者自顾自修大乘,即使你不存在大小乘的矛盾,也是片面,片面的东西能修得好吗?就算你证了阿罗汉果,你菩提心发不出来,不肯度众生,你怎么成佛啊?就算你发心专修大乘,你连出离乘断烦恼的法都不修,天天在起烦恼,在热闹场所里忙忙碌碌,你最多是培培福。修行当然要培福,但光培福不一定叫修行啊。比如说人有两条腿,不等于说有两条腿的都是人,鸡也有两条腿啊。你光培福不断烦恼那就不叫修行人,最多得到些人天福报。你即使福报大,升到了天上,天人跟天人还要吵架、打架呢。三界如火宅啊,不断烦恼,无论天上、人间都没有你的快乐。
大乘小乘是根据心,不是根据法,
法无大小,是心有大小
小乘、大乘应该是根据心,如今有的地方不根据心,而是根据法。应该要知道,法无大小,心有大小。如果根据法,那么就出现了大乘法、小乘法,这个矛盾就难以调和了。
菩萨法也是佛说的,也是原始佛教
我们国内的佛教一向称为大乘佛教,我年轻时听到的都是在讲大乘经典,《金刚经》、《心经》、《普门品》、《妙法莲华经》、《华严经》。而东南亚国家呢?一直在弘扬原始佛教的出离法。其实原始佛教不仅仅是出离法,后来释迦佛还讲了菩萨法,所以我们修的菩萨法也是原始佛教,只要不改变释迦佛讲的佛法,都是原始佛教呀。现在一般人理解成,当年释迦佛没有讲大乘佛法之前讲的四谛法、十二因缘,称为原始佛教,因为这些都是最最开头讲的法。
只求自己了生死,只肯度很少的跟他有缘的众生,
这个心量小,所以叫小乘心
实际上四谛法、十二因缘,应该称为根本乘,后来佛说的大乘,都是从四谛法、十二因缘里开出来的,这么说起来还有什么大乘法、小乘法呢?《金刚经》里就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平等了还有大小啊?是心有大小,心里只想自己解脱,只肯度很少的跟他有缘、跟他比较亲的众生,其他众生他就怕烦喽:“我来度你,浪费我自己的修行时光,我只要一心一意修好,这一辈子能了脱生死就行了。”这个心量小,所以叫小乘心。
“乘”好比是一辆车子,他这辆车子最多坐四五个人,就好像一辆小轿车。火车就不得了了,可以坐上千人,但是司机就一个。
嫌麻烦、贪舒服,最好人少一点简单一点,
就是心量小的表现
假如一辆小轿车除了司机,还可以坐四个人,这一次四个人坐满了,路上有个人求他顺路带一带,他就不肯,因为警察要说话,不能超载。即使这个地方没警察,他也不带,因为加了一个人太挤了,不舒服,他贪舒服。人越少越舒服,一个人开了车去兜兜风,最好。如果觉得一个人开车兜风太孤独,那就旁边带一个人陪陪他。假如这辆小轿车还空一个位置,路上碰到一个老年人生病求他:“你给我带到县城医院里去看一看,因为路上没车。”他也不管,多一个人麻烦,这就是心量小的表现。
假如一个人见人多了烦:管理也不好管,人多了我也看不惯,一会这个人起烦恼,一会那个人闹情绪,人少一点简单一点,这种心态,就是心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