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修出离乘,不断烦恼,贪心、执著
始终没有改变,这个大乘变了人天乘
本次提要:
■ 一个道场是否安定,不在于人多人少,而在于里边的人是不是在修行,是
发大心还是发小心
■ 能发菩提心去修出离法,这个出离法也成了大乘法
■ 不修出离乘,不断烦恼,贪心、执著始终没有改变,这个大乘变了人天乘
一个道场是否安定,不在于人多人少,
而在于里边的人是不是在修行,是发大心还是发小心
其实一个道场是否安定,不在于人多人少,而在于里边的人到底是不是在修行、在断烦恼,到底是发小心还是发大心。现在有的小庙只有四五个人,却天天吵架。我们这儿人很多,可是我们的安定团结远远超过他们。
佛门里心量小的人还比不上社会上开商店的老板,老板看见来的人多,高兴得不得了,因为他可以发财呀。佛门里的修行人天天在听发菩提心的法,却讨厌人多。我想假如这个同学回家去当老板,他肯定欢迎人多,因为可以发财啊。所以不在于人多人少,而在于你的观点对不对。如果你不喜欢人多,那你开商店时为什么喜欢人多?说到底还是你菩提心没发出来。
有没有真正在发菩提心,不根据口说,要根据心。如果你发不出菩提心来,只求自己个人快快了生死,那就叫小乘心。小乘不是一个众生也不度,他多多少少度一点,但多了他就烦了,难度的他就推出去,叫他专门去度众生,他也不干,顺便带一带可以,带也带不了几个人。
能发菩提心去修出离法,
这个出离法也成了大乘法
大乘经典都是叫你发菩提心度众生,经常说令众生欢喜就是令如来欢喜。文殊菩萨十大愿,愿愿希望跟众生有缘,缘结得越多越好,目的是通过缘劝他发菩提心,这才是一颗大乘心啊。如果你念大乘经典,只想念经有功德,这个功德为我自己,这个大乘经典在你身上也发挥不出大乘的作用,也变了小乘经典了。如果你发的是菩提心,你希望自己出离生死,也希望每个众生都能够从生死轮回中解脱,你这样去修四谛、十二因缘,这个出离生死的法就成了大乘法,是根据你的心呀。
举例来说,四谛法苦集灭道里的道谛,讲的是三十七道品。什么叫修道?就是你通往解脱的这条道路要修修好,修道的工具有三十七种,称为三十七道品。可是在《佛说阿弥陀经》里不称为道品,而称为菩提分。也就是说,发菩提心的人去修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就变了三十七菩提分,菩提就是成佛啊。由此可见,大小不根据法而是根据你的发心。
不修出离乘,不断烦恼,贪心、
执著始终没有改变,这个大乘变了人天乘
可是佛教历史上,一般都是根据法起矛盾。他学的是大乘经典就认为自己是修大乘法门的,就执著于大乘。东南亚国家一直是修出离法,他们就执著于出离乘。你执著你的,他执著他的,势必彼此看不惯。各管各倒也罢了,可是现在交通工具很发达呀,一交流,就出矛盾了,那么互不认可。
问题就出在执著上,我执已经难断了,法执更难断。结果自以为大乘佛教的,从不学四谛十二因缘,不修出离道,好像我这个大乘包含着一切了。如果真能包含一切,这倒好了,结果却是相反,小乘法么不懂,大乘法么修不起来,连个波罗蜜都不懂,算什么大乘啊?只会布施供养,那只是人天乘的培福。真正修大乘六波罗蜜,布施要达到三轮体空,一点不能执著的。可是现在修布施供养的人执著得厉害呀,问他为什么要布施供养?“求福报啊。”求福报是大乘吗?这是人天乘。很多人都把人天乘的培福、哄热闹当作是大乘。出离法不修,大乘变了人天乘,两头都架空。
再说了,如果不修出离乘,不断烦恼,口说修大乘,结果样样都放不下,贪心、执著始终没有改变,什么都舍不掉,你这个大乘怎么修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