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60-1) (总第383)

───────────────────────────────────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8月1日

要修好出离心、菩提心,
才能挑得起弘法的重担

本次提要:

  ■ 佛弟子能弘扬佛法,非但释迦佛欢喜,十方如来都欢喜
  ■ 一切法都要引导众生远离愦闹、寂静无为,这是说法的总方向、总原则、
   总路线
  ■ 要修好出离心、菩提心,才能挑得起弘法的重担
  ■ 贪福报、贪享受,就好比住在老虎、狮子洞里那样危险
  ■ “凡心不死,道心不生”,只要对世间上五欲生活的享受还带一点爱慕心,
   你的修行就完了
  ■ 改掉喜欢热闹的习气,体会到独处静居确实很有味道,才能跟定相应


佛弟子能弘扬佛法,
非但释迦佛欢喜,十方如来都欢喜

我们今天继续讲《金光明最胜王经》。我们劝请功德已经讲了几个月,其实再讲几个月也是讲不完的。一个佛弟子能弘扬佛法,非但释迦佛欢喜,十方如来都欢喜,因为十方佛都希望众生个个都能成佛。假如没有人弘扬佛法,众生非但跳不出生死轮回,更谈不上成佛了。

一切法都要引导众生远离愦闹、寂静无为,
这是说法的总方向、总原则、总路线

劝请说法的功德为什么这么大?因为说法能使众生远离愦闹、寂静无为。说法就要朝这个方向说,这是一个总方向、总原则、总路线,要不然的话,你引导众生就引错路了。一切法都要引导众生远离愦闹、寂静无为,如果你不寂静,你就没有办法达到无为法。

要修好出离心、菩提心,才能挑得起弘法的重担

我们讲这一句是结合《高洁大行品》来讲的。中国是大乘佛教,那就必须要学好、修好高洁大行。大行就是要你挑起弘扬佛法的重担,挑重担的人必须要修高洁的品行,也就是要修好出离心、菩提心,这样子才能挑得起重担来。

贪福报、贪享受,就好比住在
老虎、狮子洞里那样危险

我们只讲了《高洁大行品》里的四点,咱们已经讲到第四点。第一点,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无论快乐也好痛苦也好,都不要再回顾了。

第二点,未来的事情还没有来,不要对它存在幻想。你把未来想得再怎么好,也不是真的好。而且一个人在享福的时候,就种下了下地狱的因,享福非但会把福报享完,更可怕的是,享福时必然在造业。

第三点,对现在五欲的快乐不要贪求,“人间妙五欲,地狱五条根”。苦的时候容易修行,如果福气来了,荣华富贵,样样顺利,这个时候你能放得下,这是真正的修行,但很难做得到。你贪福报、贪享受,那很危险,就好比住在老虎、狮子的洞里,野兽整天在斗争的。又好像做官的陪在皇帝身边,一不对就要被杀头。

“凡心不死,道心不生”,只要对世间上五欲生活的享受
还带一点爱慕心,你的修行就完了

在这三点的基础上,就要修第四点,第四点是给大家指出一条修行的总路线。第一句,“四者身心乐远离”,修行就要走这条路:要离开世间上的五欲,如果不离开,那是修不起来的。俗话讲:凡心不死,道心不生。不管你出家在家,如果你对世间上五欲生活的享受还带一点爱慕心,你的修行就完了。打个比方,一杯清水里只要滴一滴蓝墨水,还能叫清水吗?在修行的路上,只要你还贪爱一点世间上的快乐,你已经失去了修行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改掉喜欢热闹的习气,
体会到独处静居确实很有味道,才能跟定相应

第二句,“依止律仪喜足生”,修行要欢欢喜喜修,修行路上要走得快一点,必须依靠戒律。第三句,“独处静居堪寂味”,众生都喜欢热闹,尤其是社会上的人,有时候实在热闹得烦了,也喜欢点安静,可是在世俗生活里已经养成习气了,来到这儿就呆不住。如果你能改掉这个习气,在寂静的场所也不感到寂寞,能够体会到独处静居确实很有味道,你才能跟定相应。所以第三句是讲定。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