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84-2) (总第548)

───────────────────────────────────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8年5月3日

放不下荣华富贵、子孙满堂的思想,
所谓的修行就成了“尝尝味道”

本次提要:

  ■ 放不下荣华富贵、子孙满堂的思想,所谓的修行就成了“尝尝味道”
  ■ 六度中的前五度具备了般若波罗蜜的体
  ■ 布施供养不能执著功德,讲布施供养有福报、有功德,这是给初进佛门的
   人鼓励的话
  ■ 布施还要不执著人相、我相,不执著中间供养的东西
  ■ 无相布施功德最大
  ■ 修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也不要执著
  ■ 摄引众生进佛门先要讲有,等他进了大般若法门了,就告诉他什么也没有

放不下荣华富贵、子孙满堂的思想,
所谓的修行就成了“尝尝味道”

愚从哪儿来?从执著来,执著从放不下来,放不下从吃喝玩乐、生活享受的迷惑中来。儒教思想一代一代传到今天,今天的年轻人受了老年人的影响,还是满脑子想着荣华富贵、子孙满堂,那他们来修行根本就是来尝一点味道。我们有一次在高速公路上休息,一个大车子上在卖大麻花,他们说:“哎,尝尝,尝尝不要钱。”我感触很深啊,我们这儿也变成了“尝尝不要钱”,我们么不要钱,你么来尝尝。学法要诚心诚意,要有相当崇高的理想,要有顽强的毅力,要投入进去。

六度中的前五度具备了般若波罗蜜的体

为什么“体无有异”?一个炉里烘出来的饼,会有两样吗?当然是体无有异。菩萨是修大般若法成佛的,菩萨教导众生快快成佛,也要以大般若法来教导。六度最后以般若波罗蜜为圆满,之前的五度,都是为般若波罗蜜打基础。反过来说,这五度,也应该是从般若波罗蜜中出生的五度,它们具备了般若波罗蜜的体,才能够达到最后般若波罗蜜的圆满。

布施供养不能执著功德,讲布施供养有福报、有功德,
这是给初进佛门的人鼓励的话

比如说布施波罗蜜,人间也讲究布施行善,一个小孩子都懂得布施。可是布施要修到三轮体空,一切都不执著,才叫波罗蜜。

布施供养的时候不要执著功德,讲布施供养有福报、有功德,这是给初进佛门的人鼓励的话。这个话当然也不错的,凡事都有因果的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明中去暗中来,你越布施供养,福报越大。但是不要执著,一执著,就不叫波罗蜜,只能叫布施,不叫布施波罗蜜。想它干什么呢?要只有一个念头:这是我应该做的。

布施还要不执著人相、我相,
不执著中间供养的东西

布施还要不执著人相、我相,不要执著中间供养的东西,也就是说你不要想:是我作供养,这是我供养你的。“是我”,有我相;“供养你的”,有人相;也不能去执著我供养你什么东西,我供养你多少,都不要想,这样你的福报会更大。

无相布施功德最大

譬如说你供养一百块钱,你不要想一百块钱,如果你想一百块钱,你的功德只有一百块,再也大不了了。你不执著一百块,这个功德到底有多大,谁也说不清,所以无相布施功德最大。

修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也不要执著

持戒波罗蜜也是如此,持戒,但不能执著持戒的功德。忍辱、精进、禅定也是如此。尤其是修禅定,不要执著、不要有所求,有所求都是外道,佛门是无所求。

摄引众生进佛门先要讲有,
等他进了大般若法门了,就告诉他什么也没有

在前面这五度基础上,就出生了般若智慧。当然自己修行以及教导众生修行的过程中,还要讲讲步骤。如果一开始就跟大家讲什么都要空、空、空,他想:“我忙个空啊?我还忙啥?”他就不干了。那为了把他摄引进来,一定要先给他讲有,有福报、有功德,一人信佛,全家得福,都要讲有,乃至于讲有西方净土、东方净土,什么都有。

等到他进入大般若法门了,就告诉他什么也没有,全部空光。全部空光,还会有吗?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