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86-1) (总第561)

───────────────────────────────────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8年5月7日

一开口就是“无分别”的人,
往往不懂佛法

本次提要:

  ■ 成佛跟了生死是一条路的两个阶段,了生死的目的还是为了要成佛
  ■ 证了阿罗汉果,前面还有路,还要往前走
  ■ 度众生成佛才是佛的希望,所以发大心的善知识讲经说法时,要引导众生
   发菩提心
  ■ 照菩萨十地颂去修菩萨法,能做得起来,将来才能成就
  ■ 能够了解修六度万行到底起什么作用,修行就更有目标、更有方向了
  ■ 一开口就是“无分别”的人,往往不懂佛法

成佛跟了生死是一条路的两个阶段,
了生死的目的还是为了要成佛

由于劝请善知识讲法,一切众生听到释迦佛的法,得到释迦佛的智慧,将来才能够成就“诸大菩萨之所修行,一切如来体无有异”。

为什么“一切如来体无有异”?因为菩萨是根据如来的教导去修行的,等到他们修行圆满了,也就是成佛了,当然就跟十方如来体性相同,无有异。

大乘佛教就是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大乘佛教的目的就是度一切众生都成佛。成佛跟了生死是一条路的两个阶段,我们之所以要了生死,目的还是为了要成佛。菩提大道必须要建立在出离道基础上,你生死都了不脱,怎么成佛?

证了阿罗汉果,前面还有路,还要往前走

我们修出离道,出离烦恼、出离生死,目的就是为了成佛。如果你的心不广大,发不起菩提心,你光停留在出离心上,你能够修行证果,乃至于断尽烦恼,了脱生死证阿罗汉果。可是你发不出菩提心,你这颗心还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无上的心。要明白,证了阿罗汉果,前面还有路,你还要往前走。

度众生成佛才是佛的希望,
所以发大心的善知识讲经说法时,要引导众生发菩提心

出离道与菩萨道仅仅是修行的两个阶段、两个步骤,度众生成佛才是佛的希望。佛在世讲大乘佛法时,再三劝导证阿罗汉果的弟子们回小向大,这才是佛到娑婆世界来度众生的愿望。所以发大心的善知识,应众生的请求讲经说法,必须要引导众生发菩提心,成就菩萨行,圆满成佛。

照菩萨十地颂去修菩萨法,
能做得起来,将来才能成就

菩萨的修法,一般都知道是修六波罗蜜。实际上六波罗蜜只是一个总则,初地还有初地的修法,二地还有二地的修法,每地都有每地的修法,不是玄虚的,也不是空讲的,要按照菩萨十地颂去修。有具体的方法,你就能做得起来,将来才能成就。

能够了解修六度万行到底起什么作用,
修行就更有目标、更有方向了

为什么修菩萨法,能够成就圆满的佛陀?这又要讲到里面一层,如果你能够从里边悟到,你会更有目标、更有方向,更能朝着这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去修。打个比方,你抓表面好比抓了一个躯壳,如果你还能够抓到灵魂,那就更好了。假如我们只停留在照六度万行去修,功德圆满快快成佛,这不错的。但如果能够了解:我修了六度万行,到底起什么作用,为什么能使我快快成佛,那岂不更好?

一开口就是“无分别”的人,往往不懂佛法

简单扼要地说,众生跟佛当然有差别。有人一开口就是无分别、无差别,你既然无分别、无差别,那么你也用不着皈依三宝,用不着听法、修行了。开口说得很高的人,往往是不懂佛法的人,因为要学佛法不容易啊,学两句境界非常高的话很容易,一学就会。

譬如修禅宗要开悟,不容易啊!你去学开悟的人的某一个行动,或者某句话,很容易,一学就会。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