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94-2) (总第623)

───────────────────────────────────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8年10月23日

修六波罗蜜的力量,
就是转化我执、法执的力量

本次提要:

  ■ 不修前五度,即使会讲般若,不过是嘴唇皮上的般若
  ■ 没有禅定,不可能开发根本智,不可能亲证般若的智慧
  ■ 修六波罗蜜的力量,就是转化我执、法执的力量
  ■ 布施供养能转化对财产的执著
  ■ 持戒,能转化由于执著一个“我”而起烦恼去造业
  ■ 世间上只讲单方面的忍,成了一方压制一方
  ■ 有人利用别人的忍,更加得寸进尺,发挥自己的坏脾气

 

不修前五度,即使会讲般若,
不过是嘴唇皮上的般若

上一次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略微提了一下六波罗蜜。去掉我执、法执,到般若度就圆满了。当然般若度必须要建立在前面五度的基础上,没有前面五度的基础,般若度的功德出生不出来的。即使你会讲般若,这是嘴唇皮上的般若度,不是你真正修证到的般若度。

没有禅定,不可能开发根本智,
不可能亲证般若的智慧

把前面五度修好了,般若度就能出生。如果只修前面四度,不修禅定波罗蜜,仍然出生不了般若智慧。没有禅定,你不可能开发根本智,不可能亲证般若的智慧,所以说“一切成佛的功德,都是从禅定中出生的”。没有禅定的亲证,般若只是空口说白话。

修六波罗蜜的力量,
就是转化我执、法执的力量

修六波罗蜜,为什么就能转化我执、法执?因为修布施、持戒、忍辱……这些法的力量,就是转化我执、法执的力量。一切众生的烦恼都是从我执中出生的,有一个“我”,想去转化自己,有时候很困难,而且众生无始以来已经养成了执著于“我”的习性。

布施供养能转化对财产的执著

执著于“我的财产”,用什么办法来转化?那就要修布施供养,你布施供养一分,执著财产的心就少一分。

持戒,能转化由于执著一个“我”而起烦恼去造业

众生造恶业,都是出自于自己的烦恼,烦恼不转变,造恶业也不会停止。那么持戒,止恶修善,就能转化由于执著一个“我”而起烦恼去造业。

世间上只讲单方面的忍,
成了一方压制一方

众生整天在闹斗争,搞得人世间痛苦无比,根源还是在于忍不住啊。

忍不住,今天要补充几句,是双方都忍不住。为什么世间法称为有漏法?世间法上的恶法,当然是有漏的,世间上的种种好话也是有漏法,因为他们说话太片面。世间法上讲忍都是单方面的,就是说你对他要忍。他对你怎么样?就不提了。比如儒教讲的忍都是单方面的,因为儒教是世间法,所以它不可能出离三界的烦恼。儒教的话不是辩证的,譬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臣子必须要忍,一反抗就说你是大逆不道。父子关系也是如此,儒教强调的孝道,儿子必须对父母百般的忍,那么父母忍了没有啊?就不讲了,所以形成了“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还主张妻子要对丈夫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一女不嫁二夫,还给你一点荣誉,给你造贞节牌坊,那么丈夫忍了没有啊?就不提了。结果仁义道德变成了一方压制一方。儒教是靠宣扬忍来维持家庭社会的,可这是一个不公正的忍。即使“五四运动”打倒了孔家店,今天社会上,还是受儒教影响很深。

有人利用别人的忍,更加得寸进尺,
发挥自己的坏脾气

我经常看报,讲到忍,说的都是好话,可是有智慧的人,就发现里边有毛病。社会上人特别强调,“对人要原谅要宽恕”,这是好话;“父母对待孩子,要多表扬、多鼓励”,也是好话;“你体谅他,你就会忍,你忍了就会体谅他”,都是好话,可是没提到对方也要忍一忍。你脾气坏,我修忍,我原谅你,我不计较,可是你也别发脾气啦,你对自己的脾气也要忍一忍啊,你想干的这件事情不太好,当你有这个冲动的时候,你也要忍一忍啊,我没看到一篇文章是这么说的。只强调一面,这不是有漏洞了吗?所以如今文章一篇又一篇,千句万语说了又说,可是很遗憾,坏脾气的孩子还是越来越多。人世间更有人利用别人的忍得寸进尺,更加发挥自己的坏脾气,反正我伤害了你也没事,因为你是修忍的,这样子是摆不平的。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