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101-2) (总第674)

───────────────────────────────────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8年12月19日

菩萨从观察事物的缘起中,
知道一切法不可执,从而破法执

本次提要:

  ■ 众生在世俗里,所以菩萨度众生不离开世俗,但是不受世俗的染污
  ■ 菩萨与众生攀缘是为了令他发菩提心
  ■ 菩萨从观察事物的缘起中,知道一切法不可执,从而破法执
  ■ 所谓“看破”,先要看清楚,才能破得了
  ■ 压力很重,全是因为名利思想,名利思想就是儒教思想
  ■ 书念得太多了,脑子锁起来了,所以叫“锁士”

 

众生在世俗里,所以菩萨度众生不离开世俗,
但是不受世俗的染污

提醒你们头脑清醒一点,你回家是走什么道路?你在报谁的恩啊?是在报释迦佛的恩、众生的恩,还是在报你公司老板的恩?修行人投向世俗,应该要警惕。

众生在世俗里,菩萨度众生,当然也不离开世俗,可是他没有受到世俗的染污,“犹如莲花不着水”。修行就是修清净,如果你受到染污了,你是在度众生吗?你是菩萨吗?你连自己都度不了,连修行人都不够资格了。

菩萨与众生攀缘是为了令他发菩提心

菩萨在人世间,要跟每个众生攀菩提心的缘,文殊十大愿,每个愿都是跟众生攀缘,令众生发菩提之心。攀缘是为了使他发菩提心,这就是菩萨法。如果你攀攀缘,退了菩提心,那不是倒退吗?

比如有的人本来想发菩提心去度众生,结果确实把这个众生引进佛门来了,可是没多久,他跟被度的众生结婚了,两个人双双走向生死流转。

菩萨从观察事物的缘起中,
知道一切法不可执,从而破法执

众生没有佛法的智慧,尽是看错人、看错事情,乃至于自己受骗上当,跟世俗同流合污。菩萨在人间接触面很广,在这里面,他就看清楚了,这个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它的前因后果是什么,中间的缘起了什么作用,是什么样的缘促使它产生,什么样的缘促使它变化,又是什么样的缘使它消散。由于这样长期的观察和体会,菩萨就知道,一切法不可执,由这样的智慧,而破法执。

所谓“看破”,先要看清楚,才能破得了

所谓破就是觉悟,就是明白,你没有觉悟、没有明白,破得了吗?我们通常讲,“看破了看破了”,所以“破”的前面要“看”啊,你不看清楚,能破得了吗?

压力很重,全是因为名利思想,
名利思想就是儒教思想

比如现在的大学生压力很重,全是名利思想的压力,即使他本人还没有进入社会,可是父母的名利思想很浓厚啊,名利思想就是儒教思想。儒教特别讲究名利,名就是功名,过去读书人叫前程,非但要做官,而且乌纱帽不能丢。利呢?为求荣华富贵、子孙满堂、光耀门庭,一代传一代,传到今天,年轻人受影响,到了老年,做了爸爸、爷爷,再去压年轻人,压得年轻人透不过气来。

现在考大学的压力很重,可能比从前考状元还要难。社会上找工作也很不容易,找到一个差一点的工作,没办法光耀门庭,爸爸妈妈脸上不光荣,很多人看不起你、笑话你。儒教有句话,“士可杀,不可辱”,就是我宁愿死,也不能被人家看成没志气。大学考不取,工作找不到,只好去扫马路,有人想不通,那么去自杀。现在有人还在学儒教,社会上学儒教,我们互相尊重;佛门里面学儒教,我就反对,因为我们是佛教

从前大学生也有自杀的,八十年代后期,我在上海各个大学讲禅定,有的大学生告诉我,他们学校后面有个“快活林”,有许多大学生恋爱失败,就到“快活林”去上吊。他们活着比死还要痛苦,所以称上吊为“快活”。

书念得太多了,脑子锁起来了,
所以叫“锁士”

我的三个孩子没有考上大学,我一句批评的话也没说。今天他们几个人工作得蛮好,生活得也蛮好。他们到今天头脑还很灵活,也没有患忧郁症,也没有自杀。他们不会讲经说法,我这个爸爸还会讲经说法,因为我没有进大学,只上到初中二年级。人们看我们这个团体,说“傅老师周围的学生,很多是高级知识分子,有什么硕士、学士。”什么叫硕士?书念得太多了,脑子锁起来了,像个木头那样,所以叫“锁士”。佛法是叫你修啊,听了法不修,还不是像个木头?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