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无相,是法身之体性
本次提要:
■ 佛说法49年,总括在戒定慧里
■ 善知识的宝贵,远远超过佛学大词典,因为他有修行经验
■ 现代人的环境、心态、烦恼习气与古代人不同,有时候古人写的书
你还用不上去
■ 有善知识在,有了问题可以马上请教、解决
■ 修行一定要有善知识指导,善知识是开宝库的钥匙
■ 大乘以实相为法身,实相即空理
■ 真空无相,是法身之体性
■ 无相就是无限,有相都有限
佛说法49年,总括在戒定慧里
我们现在整天在学修戒定慧,由凡夫修成佛的菩提道也离不开戒定慧,佛说法49年,就总括在戒定慧里。我们发的是大心,我们修戒定慧,将来就能成佛。
善知识的宝贵,远远超过佛学大词典,
因为他有修行经验
解脱,像阿罗汉是解脱自己,我们的解脱是要解脱众生!
解脱知见呢?你自己得到解脱,在这条路上走成功了,有了经验,什么都清清楚楚的,这就叫解脱知见。度众生非但要有佛法,还要有修行经验。所以我常说善知识的宝贵远远超过于佛学大词典,因为他有修行经验。
有些人非但没有经验,而且法都不懂,一问三不知,那咋度众生?即使你懂法,你没有修行经验,你只能照书本上解答,就等于一本佛学词典。等到你确实从这条路上修行成就了,经验非常丰富,非但你对修行的全过程清清楚楚,全部了解,你整个的头脑知见就成了解脱知见,因为你充满了解脱成功的认识和经验。
现代人的环境、心态、烦恼习气与古代人不同,
有时候古人写的书你还用不上去
有人说“古时候的人也有修行经验”,所以他认为用不着靠善知识,把古时候的人写的书拿来看看,吸收一点经验就行了。这种做法大有问题。古时候的人是古时候的人,现在人是现在人,环境也不同,心态也不同,烦恼也不同,习气也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有时候书上的东西你还用不上去,或者说你也不知道怎么个用法,靠书本行吗?一切修行都不是死板板的,修行的人有各种各样,而且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什么心态,经常在变的,书是死的、不变的,人是活的。
有善知识在,
有了问题可以马上请教、解决
而且书里的话都是非常简短的,为什么我们佛经看不懂?因为佛经里文字紧缩得厉害,非常简短。现在人写东西,讲究白话文,白话文虽然看得懂,可也写不全,因为一切都在变化。
举例来说,昨天这个人起了烦恼,你给他指导,恰到好处。今天他又起了烦恼,他今天起的烦恼是另一种情况了,可是你不变,仍然照昨天的话跟他说,能行吗?能死板吗?你说:“这一条对他今天的烦恼不恰当,那么我再去翻书,看哪句能够解决他的问题。”那你也苦死了,如果旁边有个善知识,马上就给他解决了嘛。
修行一定要有善知识指导,
善知识是开宝库的钥匙
所以一定要有善知识指导。善知识就是开宝库的钥匙,没有这把钥匙,你能开得了宝库的门吗?只会唱高调,“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烦恼即菩提”,“一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你再唱有什么用呢?你一步都不会走。
大乘以实相为法身,
实相即空理
“大乘以实相为法身,实相即空理”,你们好好地学,由广般若深入到深般若去。深般若才是实相般若,成佛必须要靠深般若成佛的。但是没有广般若,你深般若也走不进去啊。如果你光停留在广般若上,不进入深般若,你还没有走到里边去。
真空无相,是法身之体性
“真空无相,是法身之体性”,空有相吗?虚空有什么相?如果有相,你就能抓得住。人世间一切抓得住的东西,都是有相。比如这个茶杯有茶杯相,你抓得住,空,你能抓得住吗?为什么抓不住?无相。
无相就是无限,有相都有限
无相就是无限,凡是有相都有限。比如这个桌子有相,这个相是长方形,那么它就局限在长方形里,因为它有一个实体,它不是空的。茶杯放在桌子上,它不会掉下去,如果茶杯放在空中,它就掉下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