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105-5) (总第711)

───────────────────────────────────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8年12月25日

真空无相,是法身之体性

本次提要:

  ■ 佛说法49年,总括在戒定慧里
  ■ 善知识的宝贵,远远超过佛学大词典,因为他有修行经验
  ■ 现代人的环境、心态、烦恼习气与古代人不同,有时候古人写的书
   你还用不上去
  ■ 有善知识在,有了问题可以马上请教、解决
  ■ 修行一定要有善知识指导,善知识是开宝库的钥匙
  ■ 大乘以实相为法身,实相即空理
  ■ 真空无相,是法身之体性
  ■ 无相就是无限,有相都有限


佛说法49年,总括在戒定慧里

我们现在整天在学修戒定慧,由凡夫修成佛的菩提道也离不开戒定慧,佛说法49年,就总括在戒定慧里。我们发的是大心,我们修戒定慧,将来就能成佛。

善知识的宝贵,远远超过佛学大词典,
因为他有修行经验

解脱,像阿罗汉是解脱自己,我们的解脱是要解脱众生!

解脱知见呢?你自己得到解脱,在这条路上走成功了,有了经验,什么都清清楚楚的,这就叫解脱知见。度众生非但要有佛法,还要有修行经验。所以我常说善知识的宝贵远远超过于佛学大词典,因为他有修行经验。

有些人非但没有经验,而且法都不懂,一问三不知,那咋度众生?即使你懂法,你没有修行经验,你只能照书本上解答,就等于一本佛学词典。等到你确实从这条路上修行成就了,经验非常丰富,非但你对修行的全过程清清楚楚,全部了解,你整个的头脑知见就成了解脱知见,因为你充满了解脱成功的认识和经验。

现代人的环境、心态、烦恼习气与古代人不同,
有时候古人写的书你还用不上去

有人说“古时候的人也有修行经验”,所以他认为用不着靠善知识,把古时候的人写的书拿来看看,吸收一点经验就行了。这种做法大有问题。古时候的人是古时候的人,现在人是现在人,环境也不同,心态也不同,烦恼也不同,习气也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有时候书上的东西你还用不上去,或者说你也不知道怎么个用法,靠书本行吗?一切修行都不是死板板的,修行的人有各种各样,而且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什么心态,经常在变的,书是死的、不变的,人是活的。

有善知识在,
有了问题可以马上请教、解决

而且书里的话都是非常简短的,为什么我们佛经看不懂?因为佛经里文字紧缩得厉害,非常简短。现在人写东西,讲究白话文,白话文虽然看得懂,可也写不全,因为一切都在变化。

举例来说,昨天这个人起了烦恼,你给他指导,恰到好处。今天他又起了烦恼,他今天起的烦恼是另一种情况了,可是你不变,仍然照昨天的话跟他说,能行吗?能死板吗?你说:“这一条对他今天的烦恼不恰当,那么我再去翻书,看哪句能够解决他的问题。”那你也苦死了,如果旁边有个善知识,马上就给他解决了嘛。

修行一定要有善知识指导,
善知识是开宝库的钥匙

所以一定要有善知识指导。善知识就是开宝库的钥匙,没有这把钥匙,你能开得了宝库的门吗?只会唱高调,“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烦恼即菩提”,“一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你再唱有什么用呢?你一步都不会走。

大乘以实相为法身,
实相即空理

“大乘以实相为法身,实相即空理”,你们好好地学,由广般若深入到深般若去。深般若才是实相般若,成佛必须要靠深般若成佛的。但是没有广般若,你深般若也走不进去啊。如果你光停留在广般若上,不进入深般若,你还没有走到里边去。

真空无相,是法身之体性

“真空无相,是法身之体性”,空有相吗?虚空有什么相?如果有相,你就能抓得住。人世间一切抓得住的东西,都是有相。比如这个茶杯有茶杯相,你抓得住,空,你能抓得住吗?为什么抓不住?无相。

无相就是无限,有相都有限

无相就是无限,凡是有相都有限。比如这个桌子有相,这个相是长方形,那么它就局限在长方形里,因为它有一个实体,它不是空的。茶杯放在桌子上,它不会掉下去,如果茶杯放在空中,它就掉下去了。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