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目的是成就法身,为弘法事业辛苦,
福报也自然增长
本次提要:
■ 正修行的目的是成就法身,为佛法事业聚集一些财物,目的也是为了弘扬
正法培养人才
■ 要发扬人世间互相照顾的精神,行善是修行的根本
■ 为弘法事业付出自己的劳动而辛苦,福报也自然增长
■ 不为名利是清高,可一辈子没做什么大事情,对众生也毫无利益
修行的目的是成就法身,为佛法事业聚集一些财物,
目的也是为了弘扬正法培养人才
上一次我们讲法施有五种胜利,已经讲到第三种,“法施能净法身,财施但唯增长于色”,这是讲法施跟财施在所起作用上的差别。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成就我们的法身,而不是为了成就我们的钱财,更不是为了在佛门里谋取钱财上的利益。我们即使为做佛法事业,聚集一些财物,目的还是为了弘扬正法,培养人才。
要发扬人世间互相照顾的精神,
行善是修行的根本
上次已经讲了“财施但唯增长于色”,佛弟子要不要行财施?要的。要圆满布施的功德,四种布施不能缺,都要圆满,财施也是四种布施之一。我们应该要有同情心,要有慈悲心,要发扬人世间互相照顾的精神,当某些人生活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给予帮助,免除他生活上的苦恼,尤其是对饥寒交迫的人。从慈悲心出发,我们不希望有一个人饿死、冻死,行善是我们佛教修行的根本,所以在必须要我们做的时候,我们就必须要去做。
为弘法事业付出自己的劳动而辛苦,
福报也自然增长
可是从作用和功德上来讲,法施远远超过于财施。因为你行财施,在生活上使这个人获得了利益,但是在福报上他反而有所损失,因为他并没有贡献出自己的劳动。付出劳动而获得应得的报酬,这是合理的;没有劳动就得到利益,这里边就失去平衡,当然会有损他的福报。换句话说,他今天还活着,还有人来布施他帮助他,说明这个人还是有福报得到人家布施供养的,他接受了布施供养,一方面能解决他生活上的困难,另一方面就消耗了自己的福报。而行布施的人呢,反倒增长了福报。法施就不同了,法施是自他二利。
我们佛门也在接受布施供养,我们接受布施供养是为了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使更多的众生在法的教育下,得到殊胜的利益。所以接受布施供养的人,如果他是全心全意在为弘扬正法广度众生付出自己的劳动而辛苦,他的福报也在增长。
不为名利是清高,可一辈子没做什么大事情,
对众生也毫无利益
以前有一种片面的观点,使许多人在接受供养上观念不明确,阻碍了他的修行也阻碍了弘法事业的发展。他认为接受了供养:为别人培了福,我的福气就下降了。还认为谁不接受布施供养,谁就是不贪钱财谁就是清高,谁就受人尊敬。从前有的出家人,人家供养,他不要;有人要拜他为师,他也不收。人们就说这个出家人好,既不为名,也不为利,可是他一辈子也没做出什么事情来。即使留下一个清高的美名,可他这个清高,对众生、对佛教事业有什么利益呢?其实不贪钱财跟利用钱财去做伟大的事业,这是两码事。
所以说中国佛门里佛弟子的观念大都混淆,非常复杂。一代一代传下来,今天佛门里的年轻人,也受了老一代不恰当的思想影响,现在佛法已经逐步逐步衰落到这个地步了,还没有看到这个现实,仍然做从前老思想的继承者。至于今后佛教怎么办呢?他不管的。这些年轻人初入佛门时都是很好的,接触了这些思想以后,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很可惜啊!
有的人是只收徒弟,不接受供养,这种人比较少,除非他自己有经济实力;有的人肯接受供养,不肯收徒弟,这种人比较多;还有的人,徒弟和供养都不收,听起来非常使人感动:“我没有什么功德,我不敢收徒弟,也不敢收供养。”往往说这话的人,只是表示他的谦虚。其实这种自命清高的谦虚,也能获得别人的赞叹尊重,如果你实在是没有什么功德,也应该努力学法,发菩提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