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介绍佛教】(22)           


世界名人谈佛教
 (22)

佛教与祭祀

佛教是人的宗教,因此,佛教极少有宗教仪式与典礼。在佛教里,一种由自己的思想为前提而进行的活动替代了所谓的宗教仪式。当今佛教里我们所见的那些近乎宗教仪式的礼仪,实非宗教祭祀。——贾亚苏里亚《佛教哲学与心理学》

Buddhism and Rites

Buddhism is thus a personal religion, and there is little room in it for ritual and ceremony. An act done with an idea of one’sown conditioning ceases to be a rite. Much of the seemingly ritual of present—day Buddhism, when seen thus are really not rites.
   ~Dr. W. F. Jayasuriya
“The Psychology and Philosophy of Buddhism”

(摘自《世界名人谈佛教》达摩难陀编 成建华译)

 释迦牟尼创建的佛教

  二、佛教僧团的形成和发展 ③

夜里,大迦叶波看到窟中炽燃火起,慨叹的认为释迦牟尼已被毒龙的火焰活活的灭烬。那知事实大出意料之外,毒龙反而被降伏盘身在佛陀的钵中,佛陀籍此开导前来看视的优楼频罗迦叶说:“外在的火不论怎样的猛烈,都不足有所畏,最可畏惧的是人自己内在的火,亦即是贪、嗔、痴三毒大火,如这三毒大火熊熊地燃烧起来,一切都会跟着燃烧,这祭坛上燃着的火又算得了什么呢?您们奉事火神,不是正当的办法,亦不能因此而得到身心的自在,如果要得到身心的清净自在,唯有立即扑灭尚在身心烧着的三毒之火。一日三毒之火不扑灭,一日不能得到清净自在,这才是最为要紧的。”
                     (摘自《人间佛陀与原始佛教》弘学著)

佛教初传入中国之年代

十年,蔡愔等于中天竺大月氏,遇迦叶摩腾、竺法兰,得佛倚像梵本经六十万言,载以白马,达洛阳。腾、兰以沙门服谒见,馆于鸿胪寺。

十一年,敕雒阳城西雍门外,立白马寺。摩腾始译四十二章经,藏梵本于兰台石室;图佛像于西阳城门及显节陵上。(佛祖统纪第三十五)

                     (摘自《中国佛教简史》黄忏华述)

  佛教道德观(22)
释隆莲

由于比丘、比丘尼戒条文众多,为便于应用,丛林根据戒律精神,定有共住规约,与戒律同有约束性,称为“僧制大如佛制”。十方丛林财产,属于十方僧。盗用十方常住,对十方僧来说,任何人犯一盗戒,都极难忏悔。此是佛教尊重集体的精神,在管理寺庙工作中,是尤其需要重视的一条道德标准。(摘自《法音》1991年第四期)

如来十种名号

1.如 来 音译为多陀阿伽陀、怛陀蘖多、怛萨阿竭,义译是如来,也可译为如去。所谓如来,是“如实而来的人”或“由真如而来的人”的意思。从真如法界而来,悟到真如,所过的是那种如实的教化生活,是如实去修行的人;也就是完全依循真理而来,依循真理而去,与真理完全冥合无间的人,“如来”一词和佛陀是同义语。

(摘自《佛教手册》宽忍编著)

民主、平等、和不讲权威

佛教也不讲“权威”;依法不依人,唯真理是尚。他不赞同人盲信;他认为真正的信仰,是经过理智的研判和抉择,不要被权威所吓唬。下面一段经文可见出世尊的崇高伟大。

《大宝积经》卷五十七:佛告难陀:“汝莫信我,莫随我欲,莫依我语,莫观我相,莫随沙门所有见解,莫于沙门而生恭敬,莫作是语:‘沙门乔答摩是我师。’然而但可于我自证所得之法,独在静处思量观察,常多修习,随于用心所观之法,即于彼法观想成就,正念而住。自为洲渚,自为归处,法为洲渚,法为归处;无别洲渚,无别归处。”

这是何等胸襟!回头看看专制帝王说的“朕即国家”,两相比较,真是天壤之别!

                      (摘自《法海点滴》惟明法师编)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