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介绍佛教】(33)  
  
佛教能正确地对待一切事物,并已圆满地具足了各式各样的自我解脱,这不同于求感应或祈祷的宗教。
       


宝 经
 

230 他们通晓智慧深邃者教诲的圣谛,即使漫不经心,也不再会有第八次生。在僧团中,能找到这种珍宝。但愿凭借这一真理,获得幸福。

231 为了获得真谛,他摒弃三法:灵魂说、疑惑和戒规礼仪。他摆脱四地狱,不可能犯六大罪。在僧团中,能找到这种珍宝。但愿凭借这一真理,获得幸福。

232 倘若他的身、言或心犯了罪过,他不可能隐瞒,因为据说对于有见识的人,这是不可能的。在僧团中,能找到这种珍宝。但愿凭借这一真理,获得幸福。

233 正如初夏树丛上鲜花盛开,他教诲通向涅槃的无上之法,使人受益。在佛陀那里,能找到这种珍宝。但愿凭借这一真理,获得幸福。

------------------------

①四地狱在这里是指在畜生、饿鬼、阿修罗和人四者之间的轮回再生。

②六大罪是杀母、杀父、杀阿罗汉、分裂僧团、伤害佛陀、追随外道。
                        (摘自《经集》郭良译)

释迦牟尼佛创建的佛教

二、佛教僧团的形成和发展 ⒁

二、因为佛陀宣传缘起的道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待缘而生的,否定了传统的救世主创造世界的学说,同时也否定了传统的宿命论。佛陀虽然主张三世因果,并不否定前世的业化宿业,但认为前业只是现生果报的条件之一,是可以转化的。个人可以通过现生作业来创造条件转化宿业,从而特别重视现世的行为。这一点,在当时很能启发一些人的主观努力,开放一些人的思想,而敢于大胆地反对种姓制度和反对婆罗门至上的传统僧侣统治,甚至有很多的婆罗门僧侣和其他外道沙门也敢于背叛原来的信仰而皈依佛陀,改为信仰佛教。(摘自《人间佛陀与原始佛教》弘学著)

佛教与人类⑧

 

人们将不能明白那些超越自身理智的知识,也不会把它当成是“真理”;如果他所依据的是别人的真理,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很难体验这是真理。一个人所拥有的真理只是依据他所能明了的多少罢了!看清真理的次第将一直在前进着,随着每一天所增加的知识及理解能力,直到最终的“真理”。现今的人们有不同的教育程度和信仰,当研究理论,认识佛教的“什么是什么”将会生起各种不同的见解,这是因为佛教有包含各种的理论,尤其是近代的佛教,增加了很多“理论”,令人摇头叹息。(摘自《人类手册》佛使尊者著)

西晋时代之佛教

1 竺法护之译业

安世高、支谶为汉末之译经大师;支谦为三国时代之译经大师;而西晋时代之译经大师,则与支谦同出月支之竺法护也。法护、梵名昙摩罗刹,其先月支人,世居敦煌。八岁出家,为外国沙门竺高座弟子。遂称竺姓。随其师游历西域诸国,遍学三十六国之语言文字。晋武帝泰始二年(西元二六六年),大赍梵本:贤劫、法华、光赞等经而还,自敦煌至长安。后入洛阳,又之江左。沿路传译,未尝暂停。自泰始中,四十余年,译出光赞般若、维摩、正法华、无量寿、十地、大哀、般泥洹等经。其所译经典之部数,出三藏记作一百五十四部三百九卷,高僧传作一百六十五部,历代三宝纪作二百十部三百九十四卷,卷帙之富,时罕其匹。是故出三藏记赞曰,“孜孜所务。唯以弘通为业;终身译写,劳不告倦;经法所以广流中华者,护之力也!”护所译经论,大乘为多,亦稍有小乘,藏中现存大乘经六十余部,小乘经二十余部。助其译业者,有清信士聂承远及其子道真等。护寂后,真独译出无垢施菩萨分别应辩等经。(摘自《中国佛教简史》黄忏华述)

教义的滋味

广阔的海洋只有一种滋味——咸的滋味。

我的教义也只有一种滋味——自由的滋味。 (摘自《佛陀法语》达弥卡法师著)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