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创建的佛教
三、原始佛教僧团的经济生活 ⑩
根据这一记载,所以说明有些学者认为,只有中国封建社会的僧团(特别是汉地的僧团)拥有大量的土地,完全是受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它与佛教毫不相关的论断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另外,《十诵律》卷三十九还有一则佛陀听受钱的记载说:“佛在舍卫国,僧布萨时,末利夫人施钱,诸比丘不受。佛未听受布萨钱,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事白佛。佛言:听受。”
由于有了田园房屋,于是需要人去经营管理,则有种种事情发生。为了保护布施者的“施心”,听受田园房屋钱财,就给比丘增加了不净,初制不自扰、不扰人的原则也就很难实行了。因之分配的方法上也就有了两种,称之为“平等分、不平等分”
(摘自《人间佛陀与原始佛教》弘学著)
佛教与人类
⒆
(七)艺术观
最后一项是艺术的立场,艺术和佛教的立场应有所牵连,这里指的是生活中的艺术,即是生活中的行为都很温和和慎重,举止安详庄严,是一个可敬的人,能吸引众生。我所指的艺术,不是伪造品,而是正确、净洁的艺术,这种艺术的行为,自然会吸引着众生,不必勉强众生,众生就会跟随效仿,希望我们都可以从佛教的做人艺术为做人的法则,使我们的身口意都圆满完善,任何人看了都会激发起恭敬的欢喜心,而依照着去做。我们必须以戒的清净来建立基本的完善圆满,定的圆满即是心平气和,适宜心灵上工作的进行,所谓最圆满完善,是指拥有着可以看清万物的智慧,了悟“什么是什么”,直到不再因万物而生起苦。当一个人的生命中拥有这三种完善,即成为一位最高尚、有艺术生活的人,将会吸引周围的人欢喜信受,但无论如何,这奉行着的艺术决不会脱离佛教本意,因为这圆满的清净、光明、寂静的生活,将是佛教的真面目。我发觉到西洋人对佛教最感兴趣的是做人的艺术,因此才与各位谈到艺术的立场,希望能为佛教徒带来利益和快乐。
(摘自《人类手册》佛使尊者著)
东晋时代之佛教
⑧
7 禅数之学 ①
高僧传称安世高“博晓经藏,尤精阿毗昙学,讽持禅经,略尽其妙”。出三藏记,记世高译出阿毗昙五法行、七法行、九十八结等经。其后、令韶善禅数;竺法友,承阿毗昙;竺僧度,著毗昙旨归;故苻秦三十年间,颇多禅数之学。僧伽跋澄,罽宾人,以苻秦建元十七年来长安,译出鞞婆沙论(亦云鞞婆沙阿毗昙,亦云广说),尊婆须密菩萨所集论,僧伽罗刹所集经。又以姚秦初四年,与竺佛念共译出出曜经。昙摩难提,兜佉勒人。以建元年中,来长安,译出中阿含、增一阿含二经。姚秦建初六年,更译出阿育王息坏目因缘经。又依历代三宝纪:此外,译出三法度论、僧伽罗刹集经等。僧伽提婆,罽宾人,亦以建元年中,来长安,于竺佛念共译出阿毗昙八犍度论。
(摘自《中国佛教简史》黄忏华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