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介绍佛教】(46)  
  
佛教能正确地对待一切事物,并已圆满地具足了各式各样的自我解脱,这不同于求感应或祈祷的宗教。
       

佛教是哲学吗?

佛陀早在2500年之前就宣说了无常,苦,无我的真理。

佛陀的道德和哲学的教导是让人们来学习、实践,更为要紧的是让人们以自己的内在智慧而亲证。所以,佛法被比作是渡人穿过生命之海的木筏。

因此,严格讲来,佛教不能被称为哲学,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对智慧的爱,引发对智慧的追求。”佛教也不是对未知因素(如形而上),或对其不明确知解(在伦理和政治哲学方面)的假设解答。

如果说,“哲学并不一定是对某些特殊事实的探求,而是探求我们生活世界的根本性质,以及应有的生命方式。”那么佛教也许接近一门哲学,但是它更具有全面综合性。

哲学主要涉足于知识,而不关心实践,但佛教特别强调了实践和悟证。(完)
                  (摘自《觉悟之路》那烂陀长老著 学愚译)

 

释迦牟尼佛创建的佛教

三、原始佛教僧团的经济生活 ⑿

释迦牟尼原来认为比丘执掌田宅园林、储积谷物、蓄养仆人、捉持钱宝贵物等都是不净的,但后来又听受,其原因何在?因为印度的社会经济不断在发展变化,要使佛教的僧团组织能在社会上站得住脚,扩大影响和发挥作用,目的是在于佛陀的教法得以弘扬,佛教要去主动影响社会,但是社会也必然影响佛教。社会上对佛教这个新兴的宗教,有各式各样的反映,释迦牟尼必然要对其反映作出“断疑生信”,要解决这些反映,适应社会的要求,不仅僧团的经济生活必然要发生变化,也因此而有因事制律的需要,建立起完整的戒律来约束僧团的成员。同时,也给僧团内部留下了隐患。
                     (摘自《人间佛陀与原始佛教》弘学著)

 

佛教与人类 (21)

圣人的境界也是这样的,他的人已轻安寂静下来了,烦恼已不能再来动摇他,他已彻底看清万物“什么是什么”,对于任何的事物,已不再动摇、散乱了。不像那些坐立不安,“晚上是烟,白天是火”的人,他们哪有寂静安乐可言呢?晚上,他翻来复去不能入眠,躺下之后就想要追寻这个、想要获得那个,他所要求的,就形成内心浓浓的烟。因为是深夜不能自由的活动,所以必须要忍耐着烟薰一般的煎熬,当天一亮就马上随着昨晚所薰的欲望去贪恋追求,这就称为:“晚上是烟,白天是火”,这些都是属于心识不能轻安宁静的状态,不被佛法粮食所滋养,只是随着烦恼欲望的驱使力去造作。这种人可说“活生生的陷入地狱”。晚上被烟薰的状态即是一整夜都烦闷热恼,白天是火烧,即是一整天整个身心都被那热哄哄的心燃烧到又热又烫,那要如何才能寂静下来呢?如果我们一辈子的生活都是晚上是烟薰,白天是火烧,认真地想一下,这个人会变成怎样呢?他的一生都会遭受苦的折磨,从出生直到进入棺材,也没有智慧熄灭烟火了。他必须是要依靠佛陀这有智慧的人协助,解除这“晚上烟薰,白天火烧”的情形,减轻的程度如何都要看他对一切真相的明白多少来决定。(摘自《人类手册》佛使尊者著)

 

东晋时代之佛教

8 旧译时代之大家——鸠摩罗什法师 ①

所谓旧译时代,包四大翻译:第一为般若诸经及大智度论、中论;第二为法华经;第三为涅槃经;第四为华严经。此四大翻译中,第一、第二,同出于罗什之手;其译业之弘伟,实与新时代之大家——玄奘,平分中国佛教史之天下者也。

鸠摩罗什,俱云鸠摩罗什婆,略云罗什,或云什,译云童寿。天竺人。生于龟兹。七岁,随母出家,九岁,随母游历诸方;于罽宾,从名德法师盘头达多学小乘。于疏勒,从沙车王子须利耶苏摩,学大乘。顷之,还龟兹,从卑摩罗叉,学十诵律。自是留住龟兹之新寺,广说大乘诸经。道安闻其名,劝苻坚遣吕光灭龟兹,挟什归;光回军至凉州,闻苻氏已灭,遂自立。称凉王。什见羁于凉,凡十八年;至姚秦弘始三年,姚兴讨光,灭后凉,迎什至长安,待以国师之礼,请入西明阁及消远园,译出众经,使沙门僧肇等八百余人咨受襄译。(摘自《中国佛教简史》黄忏华述)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