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介绍佛教】(49)  
  
佛教能正确地对待一切事物,并已圆满地具足了各式各样的自我解脱,这不同于求感应或祈祷的宗教。
       

佛教是宗教吗?

在佛教中,顿悟是真理的唯一标准,其关键是理性的悟解。佛陀告诫真理的追求者,不要仅仅以他人的权威而接受一切,但要运用自己的理解能力,自我判断事情的正确或错误。

有一次,一群奇舍子的市民,属于迦摩罗种姓的人来到佛前说,许多来向他们传教的梵志和婆罗门,都抬高他们自己的教法,指责他人。这样,他们迷惑不解,到底谁说的正确。

“是的,迦摩罗人,你们的迷惑和怀疑是正当的,因为对于一件可疑之事,怀疑就产生了。”佛陀评论道,并且给了他们如下的劝告。这样的劝告正如适应于古代多疑的婆罗门,对当代理性主义者也具有同等的感召力。

“噢,迦摩罗人,不要轻信言传(我很早就这么听说过),不要轻信传统(认为这是历代相传),不要轻信传说(相信他人之说,而无调查),不要轻信与经典相符之事,不要轻信猜测,不要轻信推理,不要轻信事物的表面,不要轻信与先入为主一致的观点,不要轻信似是而非之事(好像应该被接受之事),不要因尊敬梵志而接受其法(认为接受他的教法是正确的)。(摘自《觉悟之路》那烂陀长老著 学愚译)

 

佛教的宗旨 

想要弄清为什么释尊的教诲能在古代印度东北部社会各阶层迅速传播的原因,这是一个不仅涉及到历史上的影响,而且还与当代社会相关的问题。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佛教在东西方对越来越多的人产生影响的时代。我深信,佛教令人注目的历史成就及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基本上可以从两个方面讲清楚:其一是佛教的宗旨,其二是佛教的实践方法。

关于佛教的宗旨,释尊的教诲是建立在直指人的内心痛苦这一人类生存的首要问题之上,而不是依赖作为宗教所特有的神话人物和神秘事件。释尊还进一步作出保证,那些将其教诲完完全全地付诸实践的信徒,可望当生觉悟极乐与宁静。一切与此无关的其它方面,例如神学的教条、形而上学的细节以及礼拜的仪规等等,释尊都视为与觉悟这一头等大事无关而不屑一顾。觉悟就是从执着与束缚中获得解脱。
                      (摘自《觉悟之路网站》菩提比丘讲)

 

释迦牟尼佛创建的佛教

三、原始佛教僧团的基本精神 ③

二十犍度是原始佛教僧团作持戒的重要内容。“犍度”是“聚”的意思,即按类编集的戒条,据说为二十二条,称之为“二十二犍度”,汉译《四分律》只有二十犍度,主要关于僧团的修法仪式和僧尼生活的礼仪制度的规定。即:

1、受戒犍度:又作受具足戒法,大犍度,说受戒之法。

2、说戒犍度:又作布萨法,布萨犍度,说每月说戒忏悔之法。

3、安居犍度:说每年自五、六月安居结夏制之法。

4、自恣犍度:说夏安居竟日,使比丘随意举其所犯之罪而训诲之法。

5、皮革犍度:说皮革能否使用之制戒。

6、衣犍度:说比丘三衣之法。

7、药犍度:又作医药法,说四药之法。

8、迦稀那衣犍度:说安居后五个月间,自信者受迦稀那衣(功德衣)之事。

9、拘睒弥犍度:又作俱舍弥法,说于拘睒弥国所起比丘互非之事。
                     (摘自《人间佛陀与原始佛教》弘学著)

 

南北朝时代之佛教 上 

南朝与佛教

1 宋代之译业 ①

南朝诸帝,概能护持佛法:宋文帝朝(西元四二四至四五三年),竺僧来者尤伙;罽宾沙门昙摩密多,西域沙门畺良耶舍,以元嘉元年至建康;密多译出禅经、观普贤行法经等;耶舍译出观无量寿经及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四年,凉州沙门智严,译出璎珞本业经等。帝尝应沙门慧观等之请,延至罽宾沙门求那跋摩,元嘉八年至建康,敕住祇洹寺;俄于寺讲法华经及华严十地品,法席之盛,前此未闻。又译出菩萨善戒经,四分比丘尼羯磨法等,并文义详允。(摘自《中国佛教简史》黄忏华述)

   上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