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创建的佛教
三、原始佛教僧团的基本精神 ⑥
《摩诃僧祇律》说:“何等为十?一者摄僧故,二者极摄僧故,三者令安乐故,四者折服无耻人故,五者有惭愧者得安稳固,六者不信者令信故,七者已信者增长信故,八者于现法中得漏尽故,九者未生诸漏令不生故,十者正法久住故。”
这五部律典中虽然文字和次第有些不同,但意义是一致的,据《四分律》说,佛陀每制一条戒都要诵读一次“十句义”,故尔也称为“结戒十义”。结戒十义的最终目的,是从正法久住的观点上讲的,佛弟子要结成有组织的团体,才能使佛法久住世间,僧团的和合,释迦牟尼把它建筑在律制的基础上,严格的纪律,成为摄受僧团的向心力,摄僧与极摄僧是团体的和合。和合的僧众有律可守,才能各安其分,不致有意无意的毁法乱纪,引起僧团的纠纷和动乱,彼此融洽为道,自然就做到僧众的安乐了。有了律制和乐的僧团,就可以使僧众的本身更健全。广大的僧众虽然贤愚不齐,有了律制的僧团,那无惭无愧的犯戒者,在大众的威力下,便不能不受到制裁,不接受就必须被僧团所淘汰。有惭愧真心为道的,在僧团律制的保护下,也能安心为法护法,不会因为人事的纠纷而产生退心。这样的“折服无羞人”,“有惭愧者得安稳住持”,从而做到僧团成员健全与风纪严肃,便是清净。(摘自《人间佛陀与原始佛教》弘学著)
南北朝时代之佛教 上 ④
4 梁武帝与佛教
梁武帝为南朝诸帝中最厚于佛教者;尝亲制愿文,率群臣士庶发菩提心。又尝注大品般若,命法云为百僚讲说。云尝讲法华,忽感天华,状如飞雪;与智藏、僧旻合称梁三大法师。又有禅师宝志,于宋梁之间,颇著灵迹;武帝甚敬礼,呼为志公。同时有傅翕,自称当来解脱善慧大士,遣弟子傅睢诣阙,条上中下三善。帝延住建业,翕著心王铭(一云后世之伪作);又尝创设轮藏。
(摘自《中国佛教简史》黄忏华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