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介绍佛教】(54)  
  
佛教能正确地对待一切事物,并已圆满地具足了各式各样的自我解脱,这不同于求感应或祈祷的宗教。
       

佛教是宗教吗?

不同于其它大多数宗教,在佛教中没有必须顺从和害怕的万能上帝。佛教否认所谓超人的神力,即万能之神,或第一因的存在,没有神启,没有神的使者或先知者。故尔,一个佛教徒不对任何一个控制其命运,武断地赐与或惩罚的神祗表示恭顺,因为佛教徒不相信神人的天启。佛教不声称自己是真理的独有者,不谴责其它任何宗教。一个宗教最大的敌人就是不能容纳异己。佛陀以其独特的忍辱之法,教导他的弟子们,即使有人恶语中伤佛陀本人,他的法以及他的僧团,都不要因不满和不快而大发雷霆。佛陀说:“如果这样做的话,你们不但把自己带到精神失落的险境,而且也不能判断他们所说是否正确。”此乃最为开明的胸襟。佛陀在谴责其它宗教不公正的批评时说:“正如一人仰着脖子朝天吐痰,痰沫污染不了天,反堕其脸,玷污自身。”
                   (摘自《觉悟之路》那烂陀长老著 学愚译)

☆☆☆☆☆☆☆☆☆☆☆☆☆☆☆☆☆☆☆☆☆☆☆☆☆☆☆☆☆☆☆☆☆☆☆☆☆☆☆☆☆

佛教的实践方法 

有些学者将释尊描述成其它世界的神秘人物,全然对世俗生活问题漠不关心。但是,只要不带任何偏见地阅读早期佛教教规,便会发现这一说法根本站不住脚。释尊传授的不仅是一条僧尼的修行之路,而且还是一部崇高理想的法典,用以指引世上的男人和女人。事实上,释尊在弘阔的印度宗教舞台上取得成功,可部分归因于他面向在家弟子的新的教化模式,使得世上的男男女女能够将他们繁忙的家庭生活和社会责任,与对佛法固有准则的持守和坚定的信仰结合起来。(摘自《觉悟之路网站》菩提比丘讲)

◇◇◇◇◇◇◇◇◇◇◇◇◇◇◇◇◇◇◇◇◇◇◇◇◇◇◇◇◇◇◇◇◇◇◇◇◇◇◇◇◇◇
释迦牟尼佛创建的佛教

三、原始佛教僧团的基本精神 ⑧

佛陀所建立的僧团,以上述十项原则为标准,提出了“六和敬”的纲领。这“六和敬”中,“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是和合的本质;“意和同悦”,“身和同住”,“语和无诤”是和合的表现。从广义的戒律说,佛教中的一切,个人的、团体的,都依律制而生活。律制内容的广泛,与我国古代的礼制有着同样的精神,律制包括了实际生活中的一切,释迦牟尼特别重视思想与经济,使其与律制并立,这是指出和合的根本问题。除了律制以外,还注重思想的共同,思想、律制、经济三者,建立在共同的原则上,才能有和合、安乐、清净的僧团。由此可见“十句义”的重要性了。它既是约束与指导出家成员行动的指南,同时是出家成员最高权力的组织原则;律制虽由佛陀所创,但却也是这十项原则交给僧团来执行。(摘自《人间佛陀与原始佛教》弘学著)

◎◎◎◎◎◎◎◎◎◎◎◎◎◎◎◎◎◎◎◎◎◎◎◎◎◎◎◎◎◎◎◎◎◎◎◎◎◎◎◎◎◎

南北朝时代之佛教 上 

6 梁初东来之外国沙门

梁初,外国沙门之东来者:有扶南国僧伽婆罗,译出阿育王经、解脱道论等。又曼陀罗、共僧伽婆罗,译出宝云、法界体性、文殊般若三经。

7 真谛三藏与摄论宗

梁末,外国沙门之东来者,有西天竺优禅尼国波罗末陀,即罗什以后立奘以前之译经大师,所谓真谛三藏也。武帝于大同年中(西元五三五至五四五年),敕直后张泛等,送扶南献使返国,仍请名德三藏,并求大乘经典;真谛赍经论应请,以大同十三年达南海,太清二年(西元五四八年)始届建业,帝于宝云殿竭诚供养。谛欲翻传经教,值侯景之乱,不果宣述;然流离转徙、栖皇靡托之间,不废翻译弘通。始梁武之末,至陈宣即位,所出经论记传,凡金光明经等六十部,就中译出马鸣造大乘起信论,谈真如缘起之法门,予后此之中国佛教以绝大之影响。然近代考证者疑之。又译出摄大乘论,自造注疏,明无尘唯识。尘者、尘境,即三界诸法也。识者、阿梨耶识。(此宗以梨耶为真妄和合识。)无尘识者,一切诸法,皆唯识所作,实无有尘,唯有识体。其弟子慧旷等,研究弘通之;开摄论一宗,盛陈隋间。至是、印度佛教之一切法门,悉移植于东土;净土、禅那,乃至天台、华严诸宗,皆不久蔚成。(摘自《中国佛教简史》黄忏华述)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