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介绍佛教】(64)  
  
佛教能正确地对待一切事物,并已圆满地具足了各式各样的自我解脱,这不同于求感应或祈祷的宗教。
       

佛教的主要特色 ②

佛教以世间之苦为支点,虽然强调苦的存在,但这不等于说佛教是一悲观的宗教。恰恰相反,佛教既不是完全的悲观主义,也不是彻底的乐观主义,而是实在主义。如果佛陀仅仅强调了苦谛,而没有提出灭苦和获得永久安乐的方法,那么,人们有正当的理由说佛陀是悲观主义者。佛陀认识到世间痛苦的普遍性,也给人类这种普遍病态指出了一种治疗方法。根据佛教,苦的彻底灭绝就是涅槃。这是可以意念的至上快乐。

在《大英百科全书》中,词条悲观主义的作者这样写道:

“悲观主义是指对人生的绝望态度,迷迷糊糊地认为痛苦和罪恶左右着人类。事实上,早期佛教思想是一乐观主义,它可以和西方任何一个乐观主义相媲美。说佛教是悲观主义,仅仅是为了与快乐之中不可能没有个人存在这一特殊西方哲学原则相协调。真正的佛教徒热切地期待着享受永久的喜乐。”(摘自《觉悟之路》那烂陀长老著 学愚译)

☆☆☆☆☆☆☆☆☆☆☆☆☆☆☆☆☆☆☆☆☆☆☆☆☆☆☆☆☆☆☆☆☆☆☆☆☆☆☆☆☆

世尊怎样看待“文娱”①

释迦牟尼佛与歌舞团团主的对话: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到摩揭陀国游化,住在王舍城北方的迦兰陀竹园精舍。这天,迦兰陀竹园精舍来了一位当时著名的歌舞团团主。

他向释迦牟尼佛行礼后,恭敬的问道:过去,我曾经听我们演艺界历代的前辈耆老们说:“如果艺人在大众面前,能卖力的作歌舞戏剧表演,娱乐大众,让大众开怀欢笑,那么,以这样的因缘,艺人死后就可以生在欢喜天中。这样的说法,您说对吗?”

释迦牟尼佛则回答道:“团主,我们不要谈这件事,不要问我对这件事的看法。”

歌舞团团主还是不死心,接连问了三次,佛陀只好说了:

“让我来问你,你就依你的想法照实回答。以前,世上还没有解脱者,人人都还未离贪、嗔、痴,也不知道要离贪、嗔、痴,都还在贪、嗔、痴的束缚中,艺人的歌舞戏剧表演,内容也不离贪、嗔、痴,这样才能投其所好,吸引大家来观赏。当大家看艺人表演,放纵开怀时,岂不是强化了大家的贪、嗔、痴,让大家更被贪、嗔、痴束缚了吗?
                            (摘自《地藏缘论坛》)

◇◇◇◇◇◇◇◇◇◇◇◇◇◇◇◇◇◇◇◇◇◇◇◇◇◇◇◇◇◇◇◇◇◇◇◇◇◇◇◇◇◇
佛教的四大魅力

相比之下,中华传统文化大多处于一种“写意状态”。有主张,少边界;有感召,少筛选;有劝导,少禁忌;有观念,少方法;有目标,少路阶。这种状态,看似方便进入,却让人觉得不踏实,容易退身几步,敬而远之。

最典型的例子,是儒家所追求的“君子”这个概念。追求了两千多年,讲述了两千多年,但是,到底什么叫君子?怎么才算不是?区分君子和非君子的标准何在?一个普通人要通过什么样的训练程序才能成为君子?却谁也说不清楚,或者越说越不清楚。因此,君子成了一种没有边界和底线的存在,一团漂浮的云气,一种空泛的企盼。长此以往,儒学就失去了一种参与凭据。历来参与儒学的人看似很多,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即便是投身科举考试的大量考生,也只是按照着官员的模式而不是君子的模式在塑型。 (余秋雨)                                 

◎◎◎◎◎◎◎◎◎◎◎◎◎◎◎◎◎◎◎◎◎◎◎◎◎◎◎◎◎◎◎◎◎◎◎◎◎◎◎◎◎◎

南北朝时代之佛教 下 

11 佛化之微开与菩萨僧之创制

当周武帝毁灭佛教时,有前僧任道林,学业渊博,得近武帝,以佛法沦陷,冒死申请;帝不能屈,遂许以复兴佛教。未几,帝殂,终不果;宣帝即位,道林申请尤力,帝从之,乃以东西二京立陟岵寺,置菩萨僧,用开佛化。诏曰:“先帝惑于异论,以释道为无益,故废而不行。然大教所系,讵宜罢黜?今简耆旧道者二百二十人,勿剪发毁形,于东西二京陟岵寺,为国行道。”乃敕智藏等长发为菩萨僧,充寺主。华冠璎珞,作大士相。帝即位未及年,传位于太子阐(静帝),改元大象,自称天元皇帝。
                       (摘自《中国佛教简史》黄忏华述)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